虽然各家养老险公司谈及扩展业务的原因在于丰富产品,满足市场需要,但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却是经营年金业务6年来,养老保险公司并没有从这个“金矿里”挖到金子。相反,由于存量业务少,养老税收递延优惠政策迟迟不出台的背景下,企业年金增量缓慢,展业成本高,蓝海变成红海,转向传统保险业务以量补价成为养老险公司的权宜之计。
一家养老险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企业年金计划90%集中在航空、煤炭、电力、石油、冶金、通信、金融等垄断行业,由于公司成立较早,2008年签了很多大单,但随着这些大客户的挖掘殆尽,现在更多的是抢夺增量市场。
但年金市场每年不到500亿的增量,却有养老保险、银行、证券行业30多家企业参与竞争,可谓僧多粥少,再加上市场初期恶性竞争,很多公司承诺保底收益和零费用,养老保险掉进了规模越大亏损越多的怪圈。
按照《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业内简称11号令)规定,受托人年度提取的管理费不高于受托管理企业年金基金财产净值的0。2%。账户管理人的管理费按照每户每月不超过5元人民币的限额,托管人年度提取的管理费不高于托管企业年金基金财产净值的0。2%。投资管理人年度提取的管理费不高于投资管理企业年金基金财产净值的1。2%,但是依然没有最低收费的规定,虽然现在行业有了自律公约约束,不少养老险公司仍然感到很失望。
国寿养老2010年年报显示,虽然各项规模都是业内老大,但其亏损达1。9亿元,而且预计在未来五年内都不会盈利。以最早盈利的长江养老来看,其去年的盈利只有5680万。
除了费用的恶性竞争,养老险公司亏损的另一大原因就是展业成本,一家大公司从有意向到最终交割款最长有两年时间,期间财务部门、人事部门、工会、理事会各个部门都要拜访交流,隐性费用很高,另外还要邀请客户上门考察,这期间的差旅费用、方案制作费用等成本都是公司的支出。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年金市场的总规模约2800亿元,远低于此前2010年达到1万亿元的发展预期。世界银行曾预测,到2030年,中国企业年金规模将达1。8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三大年金市场,以目前每年不到500亿元的增量来看,这个目标很难企及。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