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即将到来,在面临全球经济动荡、高通胀压力的局面下,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都越来越关注养老保险产品。面对我国越来越多的老龄人口,保险公司正全面布局养老市场。专家指出,“活得长、生得少、养得难”已成为我国老龄社会特点,保险公司的全面布局或可缓解老龄化所面临的社会压力。
老龄形势“刻不容缓”保险公司借势销售
“再干几年就要退休了,我也不想增加孩子的负担”。五十多岁的吴女士对记者表示,未来儿女负担很重,两个独生子女要养四个老人。为了将来生活能有个保障,她准备趁着国庆长假时间认真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养老保险。
像吴女士一样的人还有很多,太平洋保险(601601,股吧)公司的电话销售人员对记者说,最近咨询养老保险的人很多,他们也因此新推出了一款新产品,卖的特别好。
在未来十至二十年时间里,我国第一批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将逐步进入老年期。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到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54个百分点。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教授指出,2015年我国将出现劳动人口下降,老龄人口加速上升的现象。他预计,在2035年将出现不足2个纳税人供养1个养老金领取者的局面,出现这个局面的时间被称为老龄社会的“危机时点”。
以现有的养老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来看,我国养老保障体制情况不容乐观。老龄化,给我国保险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高通胀下养老产品渐成主导
一位从事保险行业多年的业内人士说,各大保险公司此前都有养老型产品,但一直以来并未成为公司的重点主推对象,而此前更多只关注于子女的教育金和成人的重大疾病保障。
自2010年底,在保险公司陆续诞生的新品中,养老型产品渐渐成为主导,较之前的养老产品比对,新推出的养老型产品更加适应当前大众的需求。
目前新推出的养老产品,主要锁定具有购买力的中产阶级为目标人群。很多产品起步为1。2万元,可存10年,按约定从55、60、65岁开始领取,按逐年递增方式领取。在购买的人群当中,为父母咨询的更多还是停留在重大疾病和医疗报销的产品上。
据介绍,目前保险产品较之前而言,更倾向于产品收益性。在高通胀环境下,物价越来越高,老百姓关心保障的同时,更关心钱的增值问题。因此在保险公司目前的产品设计上均带分红。纯投资型、交费周期短的产品也同时受到追捧。
专家认为,我国老龄化过程目前有三个特点。第一,来势凶猛。根据联合国标准,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7%即为“老龄化社会”,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时间完成上述转化,而中国只用了27年,并且在今后一个很长时期内都将保持着高速递增。我国已进入老龄化速度最快国家之列。
第二、未富先老。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指出,中国目前“未富先老”“未备先老”较严重。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经济基础、养老保障制度和养老服务体系都还比较薄弱。据了解,大多数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已达20000美元以上,而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只约为3600美元。
第三、背景复杂。我国仍处于经济转型中。各类民生问题集中爆发、家庭结构脆弱、抗压能力差等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发展与稳定并重使得风险与危机并存。
“活得长、生得少、养得难”造就老龄社会保险业或可缓解压力
某保险公司有关人士指出,从保险公司角度出发看,全面布局养老市场,是抓住市场动向且顺应社会变化的表现。
专家指出,由于老龄化的形成,造就了养老市场的发展,而老龄化的形成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物质文明前所未有的发展。人们疾病的减少,医疗技术的提高,使得寿命延长;
第二,与以前相比,由于妇女地位的提高,女性受教育的程度与社会地位的提高,在就业、生活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有更多的女性选择了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加速了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第三,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社会分工发生变化,性别差异逐渐缩小,家庭结构发生变化:活得长,生得少,养得难。
其实,就老百姓而言,最关心的还是国家的社保问题。很多老百姓也已逐步认识到社会保障应是国家基本的养老、医疗保障,是“保”而不是“包”。此外,我国社保仍涉及如空账问题、贬值问题及经济风险和人均预期寿命变化等,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社保养老金的变化。
这一系列问题迫使老百姓不得不考虑自己将来的老年生活问题。为了给心中的顾虑找个依靠,也为了将来能过上和现在同等生活水平的生活,这就需要购买一定的商业养老型保险来补充将来社保的不足。
专家指出,保险业在参与基本社会保障服务、投资管理养老医疗机构等方面,发挥功能作用的空间将越来越大。因此,保险公司参与投资,可以充分发挥保险业的社会管理功能,缓解老龄化所面临的社会压力,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