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从30多岁开始,就在提前考虑养老了呢?调查报告深入研究发现,原来,近九成中高收入人群,已不信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
宋朝的陈元靓曾经在《事林广记》中收录了两个词条:养儿防老,积谷防饥。这两个形容市井生活的词语在民间流传甚广,并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被视作自古以来中国人的传统养老方式。
但是,在1200份调查样本中,有89.1%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不信奉“养儿防老”的观念。家庭收入越高,“养儿防老”意识越淡。年收入在10万~30万的家庭,有11.4%的受访者信奉“养儿防老”。年收入30万以上的家庭,只有7.7%的受访者信奉“养儿防老”。
年龄也成为一道分水岭。越年轻越“守旧”,年长的反而颠覆了这个旧观念。比如,12.9%的31~35岁人群信奉“养儿防老”观念,比例最高。36~40岁人群信奉“养儿防老”的比例最低,为9.4%。
而且,受访者中,只有一个子女的信奉“养儿防老”观念的比例最低,为8.7%;暂无子女的家庭信奉养儿防老的比例最高,为17.5%。
那么,究竟哪些属于“养儿防老”的范畴?近六成受访者选择了“跟子女住一起”,而选择“子女要定期给养老费”的受访者比例为43.4%。调查者认为,这似乎给出了一个信号:受访者眼中“养儿防老”的意义更多在于和子女情感上的沟通,而不是说儿女定期给父母养老费完事。
在不信奉“养儿防老”的群体中,65.4%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有能力养老,老了之后能依靠自己能力安度晚年。15.4%的受访者是觉得目前年轻人各方面压力均比较大,“不想再给孩子增加压力,所以不能指望以后依靠子女。”
“认为自己有能力养老,不想给孩子增加负担”,成为他们不再信奉“养儿防老”观念的主要因素。不过,在漫长的规划生涯中,对未来的计划,往往充满了一系列不确定性。
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担心自己的养老规划会遇到通货膨胀的风险,居首位;也有38.3%的受访者表示担心自己的养老规划会遇到政策变化的风险,表示担心会遇到“市场亏损”风险的受访者比例为23.5%。
但当被问及现在在养老规划上是否希望得到一些专业理财指导时,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没想过这个问题”,这说明他们在这方面意识还比较淡薄;只有23.7%的受访者希望得到专业理财指导,表示不需要的受访者比例为19.0%。
另外,有75.4%的受访者表示,和自己家庭情况相似的亲朋好友中,已有开始做养老规划且目前做得比较成功的。这似乎表明,提前规划养老的方式,已经悄悄展开。“养老财务规划”的年轻化趋势,或许正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