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全球退休生活角度调研》报告显示,中国的在职人员为退休投入储蓄的金额每月平均已经达到人民币625元,虽然与其他国家相比并不高,但是与受访退休人员平均每月966元的退休金水平相比,这一储蓄资金已占到退休金的60%。报告还显示,1/3的在职人员,平均年龄在37岁时,已经开始为退休后的生活做准备。而已经退休人员开始做这一准备的年龄则是在47岁。(《北京娱乐信报》4月12日报道)
37岁就开始考虑养老问题,有家庭因素:一对夫妇一个孩子,使中国人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无法延续了,人们不能不提前考虑养老问题。但是,家庭因素不是主要的,主要的还是社会因素。那么,是哪些社会因素使人们因提前考虑养老问题而不敢正常消费呢?换句话说,中国人37岁就开始考虑养老暴露了什么问题呢?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三个问题。
其一,我国包括养老在内的社会保障体制还处于发育阶段,离成熟阶段还有不近的距离。有的地方,企事业单位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只是缴纳了个人应缴纳的部分,单位应缴纳的部分长期拖欠,越欠越多。有的地方,社保资金被挤占、挪用的问题已经“浮出水面”,追缴工作十分艰难。有的地方,按照政策单位应该为职工办理社会养老保险而未办理,职工反复呼吁却都无济于事。凡此种种,没法不让人们担心社会养老保险这条“保障线”可能“短路”。
其二,我国多数地方的社会养老金发放标准只能维持温饱。如果人们仅仅指望这笔钱养老,到了晚年生活水平将会严重下降,可能成为贫困人口。人们对此不能不有所顾虑。
其三,由于上述两个因素的存在,必然导致多数人不敢正常消费。我国连续多年居民储蓄余额居高不下,直到近一年多来才有所下降。但是,居民用于储蓄的资金也没有用作消费,而是转移到了股市等资本市场。近期出现的疯狂抢购基金的势头足以说明这一点。本该用于消费的资金,由于社会保障体制不成熟等原因而不敢用于消费,这使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不能“并驾齐驱”,由此给经济社会带来的问题是相当严重的。
37岁开始考虑养老暴露出来的问题,提醒我们的政府以及相关方面,必须把包括养老在内的社会保障体制建设作为经济社会的重中之重,作为今后考察各级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甚至应该考虑纳入“一票否决”。(文章来源:人民网)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