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央视曝光了平安车险的种种陷阱。
重庆铜梁的车主代女士买了新车三年,只出了一次事故,却被保险公司算成两次,因此多花了保费钱。
第一年当代女士从人保转到平安投保时,主要险种都是按0.86的系数计算的,也就是说优惠了14%左右。而当她第二年在平安保险续保时,优惠系数却变成了0.95。专家表示,保险公司在第一年通过较高的优惠把客户拉过来,但在第二年又通过较低的优惠从客户身上攫取了较多的保险费。这种先哄再“宰”的方法,令代女士感觉遭到了算计。
针对引起消费者强烈抗议的高保低赔霸王条款,今年3月8日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机动车辆商业保险条款费率管理的通知》。代女士连续两年在平安投保车损险时,都被按照以新车购置价投保。但条款中又单方面约定一旦出了事故,最多只赔车辆的实际价值。两年中,代女士分别购买了新车价7.2%和14.4%的保险金额,这是永远也无法兑现的不存在的车辆价值。
代女士登录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网,查到自己的保单信息,发现多了一个价值85元的“驾意险”。该险本身是一种单独的人身保险,和车险没有任何关系。专家认为,平安保险将人身保险塞进车险,通过备案信息造假,对上应付监管部门的检查,对下欺诈消费者,是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
其实,代女士的遭遇很多消费者都遇到过。2011年年初至2012年一季度,仅在一家保险专业网站上全国车险实名投诉就达到了657条。其中平安车险以221条的实名投诉总数名列第一。
据调查,中国平安、大地保险、阳光保险和天安保险等公司拒保“老旧车辆”。专家认为,这违反了保监会关于“保险公司不得以任何形式拒保某类车辆的保险业务”的规定。
相信很多人都接到过电话推销保险,有时记者一天要接到好几个。且不说这种类似骚扰的方式多么令人不堪其扰,单说这种“只闻其音,不见其人”的保险产品表面看似“合算”,却最容易引发客户投诉和纠纷。
据法官介绍,涉及电话保险的纠纷中,电话推销员往往不会对合同中具体的免责条款进行明确说明;或者说得“花好稻好”,承诺“出险就能理赔”;此外,由于无法面对面,解释说明将大打“折扣”。因此,一旦出险,很容易导致双方对保险条款产生争议。
有做过保险代理人的人士透露,这个行业的门槛非常低:“一开始培训了三天,然后就可以去考试,考60分就及格。”保险业务员本身对保险的具体内容就不是很了解,而且“如果让客户听得太明白,许多人就不会购买”。
许多保险公司还会定期举行一种叫做联谊会的客户活动。短短的两个小时时间,一番天马行空的演讲,几份奖品的诱惑,只有最后十几分钟的时间留给业务员讲解,当然客户买不买是随便,可是一旦买了,以后再后悔可就来不及了。这样形式的有奖销售式促销,实际是在打政策的擦边球。
……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