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的各类养老保险体制,还不能有效地满足低收入人群,尤其是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要。本文借鉴学术界和世界银行专家的建议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韩国等国家的政策实践,提出建立覆盖我国全体老年人口的非缴费型养老金,作为我国养老保险体制的“零支柱”。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非缴费型养老金的受益范围和受益水平、资金来源和可持续性等问题。
左学金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十八届五中全会为我国在2020年解决70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做出了战略部署。按2014年(现价)脱贫标准2800元计,2014年末全国还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中央考虑在“十三五”期间,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和易地搬迁,解决约5000万人的脱贫;通过社保(低保)政策兜底的办法,解决剩下的2000多万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的脱贫。但是,从贫困人口的动态变化来看,实现上述战略部署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防止在“十三五”期间产生数量较大的新的贫困人口,尤其是老年贫困人口。
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在2015-2020年的6年中,我国将有9000多万人口(出生于1955-1960年期间)先后进入(60岁及以上)老年。这个数量庞大的老年人口也是在我国率先经历1970-1980年代生育率快速下降的人群,他们的子女数量较少而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如果基础养老金的水平过低,这些老年人(尤其是其中6000万以上农业户籍老人),将非常容易陷入贫困,成为新增贫困人口。
发展“零支柱养老保险”的必要性
实际上,目前我国约5000万50岁以上的“高龄农民工”的养老问题已经引起社会与媒体的关注。这些农民工虽然在城镇务工多年,其中很多人也曾经以这种那种方式参加了流入地的种种社会养老保险,可是当他们年老退休时,绝大多数人并不能享受城镇企业职工的(社会统筹)基础养老金,只能在户籍所在地领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金(目前正在与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合并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