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则保险新闻走上了风口浪尖。
成都一老人25年前投保了一份商业养老保险,在当时“租车7天才收2元钱,锅盔仅5分钱一个”的1989年,老人买这份保险花了100元。而如今到了领取养老金的时候,只是每月仅能领到1.8元。
25年前的100元,是投保人两个多月的工资,一笔不小的数目。而在物价高企的当下每月的1.8元恐怕只能在街边买一个包子。养老又从何谈起!
上述新闻一出,引来围观者众,尤其是那些正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计划的投资人,不免多了些惊诧和疑虑。毕竟未来的经济走势以及通胀程度谁都无法准确预估,商业养老保险到底值不值得投资?要如何投资才能有效覆盖通胀成本?商业养老险的选择和投保到底有哪些原则和技巧?
仅能买一个包子的传统型养老险
购买商业养老险的初衷自然是给自己的晚年生活寻一份保障。但如果这份保障在几十年后仅够买一个包子的话相信谁都意忿难平。
上述新闻中,承保的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根据保单号查询后发现,该投保人投保的是商业型储蓄养老保险,险种系数为0.01799。系数参保金额就是每月应该领取的保险金,0.01799*100元=1.799元。事实上保险公司还多支付了1厘钱。相关保险公司透露,上世纪80年代末期确实有一些投保人购买了几十元至百元不等的商业养老险,但由于保费低且物价飞涨等多种因素,如今每月都只能领取几元钱的极低养老金。
业内人士指出,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当年参保金额太低,现在领养老金的话每个月就只有几元钱。不过,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暴露了传统型养老险很难抵御通胀的弊端,如果通胀率较高,长期来看存在贬值的风险。“上述案例有些极端,但也的确存在,如今这种情况已经不太会出现了,目前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分红型养老险具有保本、保息和收益分红的特点,基本能有效抵制通胀率。”上述人士说。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