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在朋友圈看到轻松筹的时候,还会认真的点开看一下,看到动情处还会有眼泪在眼眶里打一下转。
十块八块又不多,动动手指,就真的支付了,从来没有想过去考证事情的真实性,也没有那个必要。
没想到,筹钱的人越来越多,轻松筹也借着生病跟大家筹钱的模式,从一家众筹平台莫名的就转为了最大的保障互助平台。反倒是那几家专门做互助的要天天靠广告来吸引人加入。
可见,大家对“出事儿没钱就上众筹找网友要钱”这件事非常上心,觉得靠众筹真的可以解决没钱治病的问题。
这下好了,政府一直心心念念想要解决的医保待遇问题,有可能在不经意间被这些互助平台轻松解决。
我凭什么要捐款?
火了大半年,朋友圈里的筹款链接几乎每天不断,以前一直觉得生大病离自己好远,现在感觉好像就在身边,并且不断有朋友在群里号召大家给谁谁谁捐款,谁谁谁很可怜。
冷静想想,我们有那个义务吗?
也许对于自己身边的亲戚朋友,我们出于亲情和友情,不用这种工具我们都会尽自己的力量。但是朋友圈里的朋友,一次又一次道德绑架,让我们去捐款转发,这就是筹款者的道德吗?
对于平常人家,偶尔一次的施善也没所谓,常年不断就会让人麻木,最终导致众筹失败。社会中的善意就那么多,随便一点本来能自己解决的小事就去利用这种善意,最终让善意早早用尽,这是社会的悲哀。
保险和互助到底哪个在骗人?
也许在很多人的眼里,生病动辄几十万的费用并不是小事。而这只是当事人的危急关头,并非他人,而这几十万的费用本可以用保险来解决。
但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毫无保险意识,平常摆出一副保险就是骗子的心态,一旦自己出了事,不知个中的感受如何。
我们来看一下这两年盛行的其他互助,无一不是交几块,然后如果生病就让别人每人付几块钱来筹出可以看病的钱。交了这几块钱就默认接受了如果别人生病自己要捐钱,把道德用协议进行约束。约束力到底有多强,谁也不知道。
没有人知道一个没有监管的互联网互助平台会生存多久。那么,拼的就是谁先得病,先得就会享受到这捐款,后生病的有可能平台都不在了,或是已经没有那么多人愿意来捐钱了。至于平台,如果不从捐款中抽成的话,靠什么生存?
还有一种互助是以资金池的方式来实现的。
每人一年交几十块,组成一个资金池,谁生病了就从资金池里面拿钱,直到拿完,好多朋友问我这种互助靠不靠谱,其中都不乏一些家庭条件很好的朋友。
我不理解这种心态,这是一种贪小便宜还没动脑子的心态。从定价的角度来看,各种疾病的概率几乎是确定的,互助平台只要找到足够多的人来加入就应该算出一个平衡的价格。这个价格再往高是利润,往低则是亏损。
这种互助纯粹属于保险的范畴,但却没有基本的保障价格。难道这些互助公司是做慈善的吗?有大把的资金可以亏在里面吗?我能想到的就是搞一批电话号码以后二次开发。
被坑了的是客户,交了不多的钱,资金池里的资金按照概率会很快赔完,那么大家拼的也是谁早得病谁沾光。但这个光你真的想去沾吗?
当资金池赔完之后,肯定就是下一轮让大家补钱,然后赔完再来,或是直接平台拿到了电话号码事情就结束了,没有然后了,剩下没赔过钱的客户傻傻承受自己的损失。
还有一个大家都容易忽略的问题,就是道德风险。
买保险不管怎么说还会进行健康状况的调查,出事以后的察勘也会非常仔细,是可以降低理赔风险的。而互助没有任何的健康状况的调查,只有半年的等待期,这只能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参与互助的人员的赔付率有可能更高,这将加速资金池的枯竭。
你凭什么不买保险?
说到底,互助,可以参加,但是不要把互助当作是保障的全部,该自己承担的保障费用还是要出。
世上没有那么多便宜可以占,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自己才是最靠谱的,平常的准备才能在关键时刻帮助自己。
说到补充保险的问题,很少的费用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对于基本的生存要求的医疗费用,越贫穷的家人越需要,便宜的一年也就是几百块,再穷的家庭都能付的起,稍微针对性强一些的一年也就是两三千块钱,至少可以保证一些高发的疾病可以得到完全保障。这种费用级别,真的是便宜到让我看到筹款新闻时就感到心痛万分。
买份最便宜的保障性的保险,就可以把生病的重大负担变成一件可以自己轻易解决的小事,何必在真正出事时去求别人,去绑架别人的道德让毫不相关的网民捐钱?
不给别人添麻烦,是我们维护尊严的最有力的表现。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