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民保险消费观念愈加趋于理性,从重视理财保险收益回到保障需求,但不少人对购买重疾保险存在着严重的误区:
误区一:保障疾病种类越多越好
顾名思义,重大疾病险,是指由保险公司经办的以特定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心肌梗死、脑溢血等为保险对象,当被保人患有上述疾病时,由保险公司对所花医疗费用给予适当补偿的商业保险行为。根据保费是否返还来划分,可分为消费型重大疾病保险和返还型重大疾病保险。因此,不少消费者会想当然的认为,保单上列明的疾病种类越多,保险的保障范围更全面,保费花的也就越划算。
需要明确的是,保监会对保险产品中的重疾定义是有严格规定的。根据监管要求这6种保障:癌症、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终末期肾病这6种核心重疾。另外,行业重疾定义还规定了另外19种较常见重疾的定义,组成最常见的25种重疾组合,这是目前市面绝大多数重疾产品提供的基本覆盖范围。无论你在国内哪一家保险公司购买了重疾产品,这25种重大疾病都会包含在保障范围之内。
众所周知,保障种类越多,保费也就越高。当消费者过分追求保障疾病种类的数量时,则必须为一长串发病率极其微小的疾病埋单。
误区二:保额越高越好
“一病回到解放前”、“卖房看病”这样的案例让人们看到了因病致贫可能会给一个家庭带来多大的伤害。然而,保险专家提醒:“虽然高保额的重疾产品能够给一个家庭在被保险人不幸出险时带来更大的经济慰藉,但是在缴费过程中,成正比的高保费同样也可能给家庭带来负担。”
专家建议,消费者可以根据年收入水平,以及被保险人的收入对家庭总收入的贡献度来确定重疾保额。比如,年收入12万元以下的人群,建议重疾险保额选择10万元至20万元;年收入在12万元至30万元左右的人群,建议重疾险的保额至少达到30万元。而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上的被保险人,特别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建议保额50万元,保证家人生活品质不会因病严重下降。
误区三:随时买重疾险都一样
大多数健康险的保费支出与投保年龄是成正比的,保障责任相同情况下,年龄越大,保费越高。这是出于保险公司风险控制的考量,被保险人年纪越大,其罹患疾病出险的概率也就越高。因此,购买重疾保险建议越早越好。一般来说,20—35周岁是购买重疾险的最佳时期,保险公司一般不接受60岁以上的投保人。
虽然,如今有保险公司专门针对老年人发售特定的健康保险产品,但从保费方面计算,老年投保人的保费较高,因此越早投保越合算。
误区四:香港重疾险性价比高
有人说,香港保险保障疾病的种类更多,保费却便宜,那为何不去香港买保险?以近日在香港卖得较为火爆的某外资保险公司的重疾险为例,它是52种重疾,47种轻症,还有6种绝症,而绝症甚至包含了被保险人的终末期也就是临终关怀,这样加起来共105种保障。而统计数据显示,香港保险的同保额保费一般处于内地保险保费的70%~80%左右。
事实上,不仅是保险消费者观念发生了转变,更加重视保险的保障功能,保险公司也在发力保障型产品。不用远赴香港,在身边就能购买到高性价比的重疾保险产品。
向日葵小贴士
每个险种的背后都有着它的意义与作用。
买错保险比不买保险更加可怕,明明白白买保险才是对自己负责。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