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保制度建设是经济平稳发展的一个制度保证,甚至可看作是经济增长的“第四驱动力”。对中国来说,此次全球经济衰退无疑是百年不遇的挑战,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社会保障不仅仅是一项民生工程,它还是保增长、保就业的长效机制,是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制度保证。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工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
因此,2009年注定是社保制度面临重大转折的关键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所以强调扩大内需是保增长的根本途径,就在于改革开放以来,内需对增长的贡献率逐渐缩小,从上世纪80年代占GDP的62%下降到2005年的52%,其中居民消费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8%,远远低于同期世界79%的平均消费率。
由于消费预期不强,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目前已接近50%,为世界最高,而美国仅为14%,英国15%、欧元区21%、中东欧19%、西半球和非洲国家21%、独联体国家30%、亚洲新兴国家32%、日本28%、中东国家35%。
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出口和投资。这种增长方式已显示出极大的脆弱性,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一些地区的实体经济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就说明了这一点。
长期看,拉动内需的一个重要制度保证是加快社保制度建设。没有完善的社保制度这个安全网,内需就难以启动,内需不足就永远是悬在根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头上的一把利剑。
社保“大概念”下的医疗、养老、教育、住房就永远是“横”在居民消费前面的“四座大山”。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社保制度建设应该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制度保证,甚至可看做是经济增长的“第四驱动力”。
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无疑是百年不遇的挑战,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只要我们统一认识,凝聚全国力量,协调行动,形成合力,就能趁势建立起一个既“保和谐”又“保增长”的“双赢”社保制度。
2009年我们将站在转变增长方式的历史新方位,我国社保制度建设将要并且应该面临重大转折。作者认为,正是从1935年开始日益完善的社保体系,把美国从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的地狱之中挽救出来,并奠定了经济增长方式良性循环的基础。
从这个角度看,社保制度建设是经济平稳发展的一个制度保证,甚至可看作是经济增长的“第四驱动力”。对中国来说,此次全球经济衰退无疑是百年不遇的挑战,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2009年我们将站在转变增长方式的历史新方位,我国社保制度建设也将面临重大转折。只要我们统一认识,协调行动,形成合力,一定能建立起一个既“保和谐”又“保增长”的中国特色的社保制度。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