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售价还是93.5元的药品,如今价格提高至170元;去年售价1082元,如今售价1580元……就在各地纷纷开始新一轮的药品招标采购期间,一些新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开始悄然涨价,涨价最高的药品涨幅达到近90%,一些仿制药的价格甚至超过进口药。
2009年11月底,人保部公布了新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简称为医保目录)。
对药品生产企业来说,这个医保目录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企业的发展,是企业扩大市场的金字招牌,因为如果药品进入医保目录,就意味着企业的产品将获得大量、稳定的订单,也意味着企业的成本将摊薄,价格有了下降的空间。
然而,多种药品价格却在医保目录公布前后猛涨,令人匪夷所思,也让人反思医保目录存在的问题。
身为医保目录评审的某专家指出:
医保目录最大的问题在于制定方法不科学和限制过“死”。对企业而言,不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常为进不了医保而“头疼”。因为一种药品进不了医保目录,就等于自动失去了招标资格。
为了使自己的药品进入医保目录,有的药企便铤而走险、搞不正当竞争;对医生来说,限制了用药,参保患者可供选择的药品太少。
而按照我国目前的药价形成机制,药品价格基本上分三种。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由国家发改委制定价格;未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但进入各省医保补充目录的药品,则由所在省制定指导价格;其余的药品,按照市场状况自主定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