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工作人员强调:“买日用品的前提是不能给顾客开具列有明细的医保结算单。”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医保金额的结算,是在一定周期内医保部门委托相关银行进行的,而银行部门对医保账户金额只能显示单次消费的总金额,而没有具体消费明细,这就让部分药店钻了空子。
据了解,医保卡变身为“酱油卡”、“购物卡”的现象,并非新问题,也绝非广州“独创”。国内类似情况不胜枚举。
杜绝套现需要完善医保体系
广州市医保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政策规定,医保卡原则上只能支付基本医疗范围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费用。
参保人只有符合出国、退保或者异地安置等条件,才能按正常程序将医保卡个人账户提现,根据这两条政策来看,持医保卡买杂货或者套现都是违规的行为。
记者了解到,广州市劳动保障局2009年3月1日印发的《广州市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管理办法》,对非法套现给予了明确规定:定点零售药店“将不属于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费用由医疗保险金或者参保人员个人医疗账户资金支付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向其追回已支付的费用,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给予警告。
同时,可以处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行为情节严重或者责令限期改正仍不改正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取消其定点零售药店的资格。”
不过,该负责人也坦言,市民使用医保卡买生活用品或套现的现象是防不胜防,“相关部门已采取措施来规范这种行为,包括‘与药房建立了协议,规定医保卡不能滥用’等等。
另外医保部门还会定期对药房进行检查,如果发现药房允许消费者滥用医保卡变相购物的情况,将视不同程度对药房进行警告、暂停或者撤销医保定点资格。”
采访中,不少市民建议,医保卡的钱不是管得越死越好,关键在于要引导持卡人将钱真正用在防病、治病上。希望能更好地将卡里的这笔资金用好用活。如在正规医院体检,也能刷医保卡;看心理咨询门诊、康复门诊,医保卡也能支付等等。
有专家指出,在监管环节下功夫,当然有其必要性。但如果从整个政策性医疗保险体系来探析,也许可以得到一些新的视角、一些更本质性的启示。防止医保卡被“钻空子”,绝不能仅靠加强监管,更要通过增加、凸显“医疗保障功能”,让医保卡越来越实用、贴心,从而提升公众“忠诚度”。
专家建议,对于医保卡套现行为,法律上也难以界定,也很难处理。因此,要打击医保卡套现的现象,需要劳动保障、药监、工商、公安等多个部门联手管理才行,或者,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更详细、更具操作性的法规来制止这一行为。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