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暑假,在校大学生都会领到一张暑期社会实践表格,记录大学生暑期实践的单位及实习内容,并要实习单位盖章鉴定,不少高校还将社会实践算作学分,记录进学生的成绩档案。近日,有高校学生在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发生安全事件,出现人员伤亡。团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应为所有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然而,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绝大多数高校都“力不从心”,根本无财力为大学生购买暑期社会实践保险。
调查一暑期社会实践安全隐患多
A:车间惊魂
危险指数:★★★★★
这个暑假,河海大学的自动化专业研究生小张和他的学弟们在一家工厂实习。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驾驶行车,将钢卷或铁水包吊到其他地方。这是一项必须小心翼翼、慎之又慎对待的工作。比如若不小心将行车开出轨道,或者撞到异物,行车就会倾翻,而行车有几十米高,而轨道有三百多米长,是对技术的极高考验。小张告诉记者,在生产铁水的车间看了都害怕,行车下面是上千度的铁水啊!“有一次被我师弟吓得一身冷汗!行车正在把钢卷吊到卡车上的时候,吊钢卷的钩子还没拿出来,他就把行车门打开了!要是卡车那时候开了,很可能把行车和钢卷顺势脱下来,行车里的人该有多危险啊。”心惊肉跳的经历不止如此,“还有一次,有个工程师在行车上安装标签的时候,行车撞到旁边的墙了,还好他当时反应迅速拉动了扶手!不然掉下来就惨了!”小张心有余悸地介绍说。
B:异地支教
危险指数:★★★★
南京工业大学今年暑假部分大学生志愿者远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一所学校支教。他们兴冲冲地带了上千本字典过去。“都说山路难走,但没想到要走那么久!整整一天!”队友小黄谈到那段艰苦的经历仍抑制不住激动的情绪。当他们在夜深之时赶到学校的时候已经完全吃不消了,人非常虚弱,然而刚进入梦乡,就听见一名队友的尖叫声。原来他的脸被蜈蚣咬了,那蜈蚣足足有15厘米长,“差点毁容了。”不仅如此,有的同学还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上吐下泻,虚弱无力。“好想吃大米啊,一口就好。”队友小赵因为吃不惯当地又辣又麻又酸的黔菜,已经拉肚子好多天了,而且面色苍白,浑身无力,动辄就头晕恶心。他们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当地相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
小朱是扬州大学大二学生,她是这次跟随“阳光协会暑期支教活动”前去大别山支教的学生之一。短短15天的时间内,她经历了很多惊心动魄的时刻。“宿舍发霉、爬的到处是老鼠和蟑螂”,他们一行人不得不把行李搬到了教室,以课桌为床。艰苦的生活条件倒不是最刺激的,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在去支教的半个月里,80%的天气都是暴雨。“常常要走数十里的山路去接孩子们回来上课。”初为人师的大学生们每个大清早就得顺着那崎岖的山路去“接人”,“路很泥泞,也很陡峭,一不小心就会摔到山崖下。”
C:奋战“作坊”
危险指数:★★★
李同学是南京林业大学家具设计专业08级学生,今年暑假本着锻炼实践能力和小赚一笔的双重目的,他和班里的另外三名同学在班主任的推荐下,找到了一份在丹阳的一家家具厂的工作。“8小时工作制,包住宿,底薪加上每天7元钱的伙食补贴”,合同书上的一切都使得这份实习看起来“特别正规”。
可谁知道,第一天上班,合同书上承诺的“八小时工作制”就泡了汤,他和同学们被通知每个晚上加班三小时,且是在没有任何加班报酬的情况下强制性加班。“而且干的活也就是抬板、刷漆之类的打杂之活,根本就不需要技术含量,每天胳膊都很酸疼。”他还经常被那闷热的工作坊呛得喘不出气来。“那里的工作作坊不通气,很多人都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天气热的时候很容易中暑。”小李告诉记者。13天后,小李因为“不愿意抬很重的木板”而被老板劝退,另外三名同学因为无法承受高负荷的工作而纷纷辞职。
调查2
高校为学生买保险“力不从心”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的高校谈到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保险都称“力不从心”,只能更多地从教育、预防入手,细致安排活动进程,制定安全预案,预防隐患和事故。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