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港资企业财务总监表示,国内保险公司提供的医疗保险产品责任与社会基本医保无异,虽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员工的自负部分压力,但基本医保以外的药品、设备和医疗手段很少涉及。很多保险公司甚至没有开发出相关产品。
某中资寿险公司团险部负责人表示,现在国内保险产品的“克隆”速度非常快,原先以为外资能够在产品上有所突破,没想到很多合资公司也是复制国内产品。如今,新开发的团体医疗保险都要求业务员上门销售,尽可能避免被同业公司盗版。
高端产品拉开差距
据了解,中国人寿和太平洋寿险都推出了管理式团体医疗保险产品。中国人寿“团体补充医疗保险(基金型)”,具有“资金委托管理”的功能,保险期限为3年。保险公司收取保费后,只扣除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待保险期结束后,帐户余额将全部返回投保单位。保险期内,给付被保险人自理的住院、门诊医疗费用,给付比例可根据企业需要灵活设置,且不受社会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的限制。
人保健康团险部副总经理吕欣彬表示,在商业保险领域,没有不可保的风险,只有客户无法承受的保费。专业健康险公司开发了许多高端团体健康险产品,其中就包括涵盖进口药品、医疗器材的医疗费用保险,费率水平要比普通医疗保险高出很多。
对于今年以来团险业务出现的萎缩,据悉上海保监局正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高端产品是团体医疗保险竞争的分水岭,凭借每单业务较高的保费收入,能够迅速提升团险业务规模。虽然其他保险公司也能够很快复制同类产品,但受制于风险管理和资金运作的能力,他们在开展业务时难免会束手束脚。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