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报销型医疗保险 | 重大疾病保险 | 津贴型医疗保险 | 护理保险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健康医疗险频道 > 报销型医疗保险 > 正文
建立商业健康险平台 突破健康险发展瓶颈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商业健康险是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保险业回馈社会、服务百姓的有效途径,更是体现保险业核心价值的重要领域。

  商业健康险是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保险业回馈社会、服务百姓的有效途径,更是体现保险业核心价值的重要领域。十六大以来,在保监会积极倡导下,商业健康险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我国健康险市场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一些制约商业健康险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努力争取外部政策环境支持的同时,从行业自身出发,如何消除制约健康险发展的瓶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商业健康险发展现状

  及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经营健康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积极拓展市场空间和服务领域,积极参与国家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健康险市场得到了较快发展,健康险业务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服务层次不断延伸。特别是2006年以来,随着《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和《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的颁布,为商业健康保险规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国商业健康险已经形成多种经营主体、多元化经营组织模式的格局。截至2010年年末,全国共有49家寿险公司、38家财产险公司,4家健康险公司,2家养老险公司经营健康险业务,在售健康保险产品近2000款,涵盖医疗保险、疾病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4大类。从2006年到2010年,全国商业健康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2596.5亿元,五年来共增长80.6%,业务规模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累计为社会居民提供医疗保障赔款898.2亿元,累计提供风险保障122.4万亿元。此外,商业保险公司还以委托管理或保险合同方式参与基本医疗和补充医疗业务经办,有效发挥了保险业在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功能作用。

  但从总体而言,我国健康险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经营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业务发展的整体规模较小。2006-2010年,健康险保费收入年均增速为15.9%,低于同期人身险年均增速10.8个百分点;健康险在人身险业务中的占比由2006年的9.1%降至2010年的6.3%。几年来,一些保险公司为了迅速上规模、抢市场,将保费收入作为对下级机构的主要考核指标,分支机构大多将发展重点和后援支持倾斜到能够尽快带来保费收入的银代渠道,大力开发和销售投资理财型产品,而对最能体现保险业核心优势的健康险却投入甚少。加之健康险具有前期投入大、中期风险管控难、后期理赔成本高等特点,有的公司甚至对下级机构开展的健康险业务明确表示不予支持,降低了基层机构的展业积极性,更谈不上去深入研究健康险的创新发展问题。

  (二)经营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不高。一是专业健康险公司发展缓慢。专业化健康险公司不仅数量少,而且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都很小。截至2010年年末,四家专业健康险公司保费收入占行业健康险保费收入的14.3%,而人保健康一家公司即占专业健康险公司的96%,其他公司的业务规模很小,发展缓慢。二是风险管控水平低。健康险发展始终面临着市场潜力巨大、风险环境复杂、风险管控难的矛盾,一直是医疗违规行为、道德风险、逆选择等问题多发领域,风险管控能力已经成为制约潜在需求转化的主要瓶颈。三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目前各公司健康险信息数据互不相同,科目设置不够精细,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不足,缺少行业信息共享平台,难以准确计算疾病发生率、平均诊疗费用等重要指标,难以通过数据分析为产品设计、费率厘定提供依据,导致产品开发时无法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地域差异、客户群体差异等重要因素难以在开发产品时予以体现,甚至有些产品过于突出投资功能,脱离了风险保障本质,很多消费者反映市场在售的产品不是自己想要的。

  (三)商业保险公司在参与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发挥不充分。从收入角度看,尽管2006年以来商业健康险的业务规模实现了较快增长,但是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占中国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从2006年的3.81%降低到2010年的3.4%;从支出角度看,商业健康险赔付占个人现金卫生支出的比例从2006年的2.73%仅仅提高到2010年的3.73%,人民群众医药费用的风险还没有通过商业健康险机制得到有效分担,我国商业健康险在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中的补充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与发达国家相比更有相当大的差距。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