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类的人才培养有三大途径。一类是从事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人才,其队伍越来越大,门类已经涵盖了所有领域。有很多是我国自己培养的,也有很多是从美国、欧洲、日本学成归国的。这类人才的水平越来越高,学科知识结构也越来越合理。第二类人才是我国高校培养出来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目前我国设立了这个专业的高校已经超过100所。第三类人才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相关企业培养的人才,包括研发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这支人才队伍也在崛起中。
“随着人才的跟上,研发投入的加强,我们以后要建立完整的生物医学工程体系,从人才培养到基础研究,再到成果转化和企业培育。”樊瑜波认为,“这样,受益的是老百姓,而带动的是我们自己的工业。”
差距:正在缩小
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医学物理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一直由欧美地区占据主导地位。但近几年,随着在该领域的迅速崛起,中国已逐渐成为国际学术舞台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介绍,近年来,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与医学物理学科取得长足发展,高强度聚焦超声、电阻抗成像技术、生物芯片技术、新型血管支架、脑机接口技术等生物医学工程部分领域已居世界先进水平。
与此相应,我国科学家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及每年专利申请数量都在不断攀升。“过去的学术杂志上几期都看不到一篇,现在几乎每期都有中国科学家的文章。”
今年5月底召开的“2012年世界医学物理与生物医学工程”大会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进步,这个每三年召开一次的顶级国际会议是第一次在中国召开。“仅从大会举办地的迁移,就能反映出生物医学工程学在亚洲在中国被重视和提高。”国际医学物理与医学工程联合会主席巴里·艾伦博士说。
在看到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必须重视差距。目前,我国高端医疗器械70%以上依赖进口,其中高端膝关节、双腔心脏起搏器、高端磁共振成像(MRI)等几乎100%依赖进口。这些高端产品掠去了大量利润,也让老百姓的医疗负担更加沉重。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