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健康保险管理办法》的实施,市场上常见的返还型健康险将于年末被叫停,此类险种近期掀起了一股销售热潮,特别是最近的一个多月里,该险种的销售甚至已占至某些保险公司总销售额的近半数份额。目前,返还型健康险已经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
“返本保险”的前世今生
返还型健康险是指被保险人生存至保单上约定的年龄或期限时,保险公司根据合同约定付给被保险人一笔生存金,保险合同继续有效。按业内人士的说法,返还型健康险具有“有病赔钱,无病还本”的理财功能。以某保险公司销售最火爆的一款健康险为例,每年缴付290元的保费,缴费10年,如被保险人发生重大疾病,最高赔付1万元。如果被保险人在70岁之前没有重大疾病,则全额无息返还10年2900元的保费。这个有些类似于“零存整取”的险种,在相当程度上迎合了大多数有着储蓄习惯的国人心理。相对于纯保障的消费型健康险,如果不出“险”,投保的费用便不予退还,投保人自然感觉投资没有回报,也自然会转而选择返还型健康险,因为购买返还型健康险就是“拿本金的利息买了个保险”。
算起来,返还型健康险对于投保人也确实有利可图,却为什么会被叫停呢?太平洋保险烟台分公司的靳红军道破“天机”:为了增加卖点,各家保险公司都给健康险附加了很多其他功能,如分红、理财、返还等,由于附加了很多与健康无关的功能,导致价格偏高。而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投保,一些业务员在介绍险种时也往往注重介绍分红而忽略保障功能,在理赔时造成很多纠纷。所以,对返还型健康险的叫停,其实是对健康险的功能进行了明确定位,去掉了储蓄理财功能,“纯化”了健康险的保障功能。
“挤末班车”是谁误导了谁
返还型健康险即将退市的信息,激发了消费者挤“末班车”的抢购心态。
记者上周末参加了某保险公司的客户联谊会,活动开始不久,保险代理人便向与会者阐述了这样一种观点:退市保险就是优质保险。最典型的是在1999年停售的一大批预定利率较高的险种,那时养老险等险种的回报率高达8%,价格只是现在同类保险的几分之一,后来又出现过分红健康险的退市。对此,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少数保险公司在冲刺季度业绩时,会打出某险种要退市的旗号,借此来刺激购买。消费者“过了这个村,便没那个店”的心态,往往会被保险公司利用,此次返还型健康险的热销也有这种因素。当前正是四季度业绩冲刺阶段,保险公司必须在销售推动上不遗余力,自然会把返还健康险的退市当成契机,加大销售造势的力度,炒作“停售”信息。从这个角度看,是保险公司主导了返还型健康险的“虚热”。
消费者在保险公司的宣传攻势下产生了误解,以为返还型健康险退市后就宣告了把健康险当作投资理财方式的时代终结了。其实“返本”并不意味着投保人赚了便宜,返还型健康险的保费是普遍高于同类纯保障健康险的。对比中国人寿的康宁定期和太平洋保险的长健重疾险(A),两款保险大体基本相同,前者为返还型,后者为消费型。若30岁的男士选择20年缴费、保额10万元的重疾险,投保康宁定期,年缴保费2500元;投保长健重疾险(A),年缴费1420元。差别由此可见一斑。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