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保险业供给侧改革启幕 医保账户可购商业医疗险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在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医养产业正迎来市场化改革,以期有效增加供给。保险行业无疑将成为这一产业链上的重要参与者。
试点的推行,意味着上海职工可以用个人账户历年结余资金,来购买商业医疗保险。与市场同类医疗保险产品相比,试点的这两款产品,不仅保费便宜,投保和续保的条件也有所放宽。
具体来说,“住院自费费用补偿医疗保险”可对被保险人在上海市医保定点公立医院普通病房或质子、重离子医院住院治疗期间,所发生的合理且必需的自费部分医疗费用支出,按50%的比例进行赔付,该产品保额为10万元;改进型的“
重大疾病保险”则提供10万元、20万元两档保额可供选择。符合条件的参保人一年可购买两款产品各一份,如果同时购买两款产品,每个职工的住院自费医疗保障、个人重大疾病保险保障本年度内将最多达到30万元保额。
破冰中走出“上海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国内也有其他城市在进行上述试点探索,但从结余资金的规模来看,上海位居前列,这意味着一旦该试点实施,效果将更显著。
站在更高的层面来看,此项政策的正式实施,将进一步发挥保险业的保障功能,符合目前倡导的“保险姓保”的行业主基调,对全国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不仅有助于职工基本医保制度持续稳定发展,提高个人账户资金使用效率,还进一步扩大了商业保险覆盖面,更好地发挥商业保险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作用。
作为率先落实保险新“国十条”的城市,近年来上海一直走在保险业创新试点的前沿。尤其是在推进服务民生保障重点工作上,逐步走出了具有上海特色的商保服务民生保障的新模式。据介绍,“上海模式”的特点在于突出三个注重:注重全局思维,树立大局意识;注重制度创新,促进转型升级;注重客观规律,推动行稳致远。
围绕保险业而展开的一系列供给侧改革正在路上。上证报从相关渠道获悉,待医保账户可购商业医疗险试点全面铺开后,上海相关方面还将考虑进一步提升医保账户资金的使用效率,将覆盖面拓展至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最终形成“
社保+商业保险”的模式,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针对老年护理需求的商业保障计划,建立与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相衔接的统一支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