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了1.44亿,其中失能和半失能人数达4000万,需要被长期照料看护,而他们未富先老,难以支付高额费用。我们都老了,养老问题怎么办?这一话题此前也在全国两会广东代表团中“发酵”。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民政厅厅长卓志强此次也带来了一份建议,他认为,养老一床难求,但空置率也高,这是老年人支付能力低所致。他建议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解决供需矛盾。
养老机构频频“遇冷”支付能力低是瓶颈
卓志强先列举了一系列数据:截至2015年末,全国养老机构床位的总数仅为669.8万张,即每1000名老人才拥有30.2张床位。在这一背景下,全国各地养老机构的床位空置率却普遍较高,即使是养老需求旺盛的北京市,养老机构的实际入住率也仅为57.6%。
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16年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显示,有1/3的受访老人由于收入低不愿意支付任何的护理服务费用。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2014年我国城镇老年人年人均收入约为2 .4万元,农村老年人口收入则更低,仅为7600元,而且主要为保障性收入,难以为长期护理买单。“目前在需要护理的老人中,有22%的家庭都只能靠家人提供护理服务,且护理费用绝大多数都只能靠老人自己或者家庭支付。”
而另一方面,“全国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基本状况调查”数据也显示,40%民办机构处于亏损状态,“应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通过社会共济的方式降低需求方的费用支付,有效解决供需矛盾。”卓志强说。
建议保险由三方买单基金应从两险中划出
事实上,“长期护理保险”并非新事物,在国外早有先例和经验,2016年人社部也发布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并在全国上海、长春等城市试点探索。广州等其他试点地区近期也将出台实施意见,但卓志强表示,目前的试点面过窄、覆盖人群比较少、推进速度不快,他呼吁加快在全国范围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