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报销型医疗保险 | 重大疾病保险 | 津贴型医疗保险 | 护理保险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健康医疗险频道 > 深度评论 > 正文
健康险在中国是如何发展的?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专业健康险进入我国市场已经有10多个年头了,当中经历了辉煌,也经历了不少挫折。那么,健康险在中国是如何发展的?以下是专家的详细分析。

  主持人: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一方面是老百姓对商业医疗保险有很大的市场需求;而另一方面,目前的保险公司所提供的商业医疗保险品种偏少,而且很多的内容又是雷同,对这样的现象您怎么看?

  孙祁祥: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需要条件,从我国的情况看:第一,我们整个保险业的发展历史非常短,80年才恢复保险业,在现在才20多年的时间;第二,商业保险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险种,它需要很多的前提条件,比如它需要有定点医院,保险公司跟定点医院有一个非常紧密的关系,这个医院对它所接受的患者有非常清楚的病历记载,保险公司也需要有精算师和专业人才;第三,我们这些年来,虽然在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特别是医改。政府从1989年开始就已经推出了医改的一些试点,但真正的医改我们说见成效或者说真正的付诸实施是这几年的事情。从几个方面来看,对商业保险的需求或者这样一种提供,不可能是一夜之间出现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看,商业保险公司能够提供180多种险种已经不错了。还有一个大问题在哪儿呢?就是商业保险,尤其是商业医疗健康保险这一块儿。这个险种里反映出的信息不对称,逆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非常严重,因为什么呢?患者对他自己的情况非常熟悉,但是医院和保险公司不熟悉。如果在这方面没有非常有效的风险防范手段,保险公司在推出这种险种以后,他不可能给消费者提供非常有利的保护,也不可能保护自己免受消费者道德风险和逆选择所带来的一些损失,所以保险公司必须建立起非常完善的风险防范手段之后,才能够大规模的推出险种。

  主持人:前不久召开的首届“商业医疗保险论坛”上,政府部门、保险公司以及众多专家、学者对我国商业医疗险发展缓慢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国内保险公司一致认为,健康险发展缓慢,有着保险公司自身的很多原因。

  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健康险部总经理张剑敏:这几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在风险管理人员、精算人员、电脑技术人员和专业营销人员都很缺。

  欧洲知名的德国KTV专业健康保险公司介绍说,在德国,健康险是分业经营的。专家指出: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家专业的商业健康保险公司。由于健康险的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国内目前把健康险作为寿险附属业务的模式,将极大地影响健康险的经营战略决策。中国保监会的陈文辉说,保监会正在制定《关于加快中国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的指导性意见》,但从大环境上来说,保监会在推动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上,力量还很单薄。

  中国保监会人身监管部主任陈文辉:商业健康险能否顺利推进,与整个医疗制度的改革息息相关。那么我们现在从保监会的角度来讲,非常鼓励保险公司和医院之间形成一种利益共同体,来逐渐解决这个问题。

  据介绍,保险公司在医疗保险的数据收集、理赔调查和费用、风险控制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医院和医生的配合。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还有待于在机制和体制上的进一步转换。

  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王羽:商业医疗保险也是我国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卫生部门,我们将积极参与我们面临的这一重大课题。

  主持人:就目前国内的商业医疗保险发展而言,我们发展的历史非常短,市场也不是很大。国外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就已经非常成熟了,就这一点而言,国内需要从他们那儿借鉴哪些经验呢?

  孙祁祥:比如说有些人需要小额保险,有人需要高额保险,有人需要特殊病症的保险,有可能是需要全方位的保险。所以从国外来说,比如大的险种,他们仅仅从医疗保险来看就有基本医疗保险、综合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特种医疗费用保险,就最后一种来看,特种医疗费用保险还包括:牙医保险、眼科保险、处方药的保险,或者说其它的一些基本医疗保险不提供的保险。我的意思是,人们的需要不一样,你提供的险种也应该不一样。

  主持人: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个性化、针对性服务。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