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报销型医疗保险 | 重大疾病保险 | 津贴型医疗保险 | 护理保险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健康医疗险频道 > 深度评论 > 正文
建立商业健康险平台 突破健康险发展瓶颈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商业健康险是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保险业回馈社会、服务百姓的有效途径,更是体现保险业核心价值的重要领域。十六大以来,在保监会积极倡导下,商业健康险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我国健康险市场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一些制约商业健康险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二)经营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不高。一是专业健康险公司发展缓慢。专业化健康险公司不仅数量少,而且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都很小。截至2010年年末,四家专业健康险公司保费收入占行业健康险保费收入的14.3%,而人保健康一家公司即占专业健康险公司的96%,其他公司的业务规模很小,发展缓慢。二是风险管控水平低。健康险发展始终面临着市场潜力巨大、风险环境复杂、风险管控难的矛盾,一直是医疗违规行为、道德风险、逆选择等问题多发领域,风险管控能力已经成为制约潜在需求转化的主要瓶颈。三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目前各公司健康险信息数据互不相同,科目设置不够精细,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不足,缺少行业信息共享平台,难以准确计算疾病发生率、平均诊疗费用等重要指标,难以通过数据分析为产品设计、费率厘定提供依据,导致产品开发时无法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地域差异、客户群体差异等重要因素难以在开发产品时予以体现,甚至有些产品过于突出投资功能,脱离了风险保障本质,很多消费者反映市场在售的产品不是自己想要的。

  (三)商业保险公司在参与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发挥不充分。从收入角度看,尽管2006年以来商业健康险的业务规模实现了较快增长,但是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占中国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从2006年的3.81%降低到2010年的3.4%;从支出角度看,商业健康险赔付占个人现金卫生支出的比例从2006年的2.73%仅仅提高到2010年的3.73%,人民群众医药费用的风险还没有通过商业健康险机制得到有效分担,我国商业健康险在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中的补充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与发达国家相比更有相当大的差距。

  商业健康险市场需求

  与未来发展前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医改意见》)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适应不同需要的健康保险产品,简化理赔手续,方便群众,满足多样化的健康需求。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参加商业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解决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需求。在确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积极提倡以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商业健康险在完善、稳定医疗体系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认可。

  首先,满足社会公众的保险需求需要大力发展商业健康险。与健康险发展现状相比,市场潜在的巨大的保险需求正恰恰说明了商业健康险必将在未来大有作为。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社科院课题组共同组织编写的《中国健康保险发展报告》描绘的美丽蓝图,按照不同口径估计,2015年健康保险潜在的市场需求在2520亿到1.036万亿元之间,分别是2009年健康保险保费收入的4.4倍和18倍。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对医疗保障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加之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医疗问题、失能问题、护理问题日益凸显。医疗卫生、营养保健、健康休闲等健康产业将成为21世纪的重要产业之一,目前已经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医疗保险、疾病保险将实现蓬勃发展,同时目前规模甚小的失能收入损失和护理保险乃至健康管理也将被更多的消费者所接受和选择。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