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福德的转制尚不同于长青,毕竟其已在市场上亮相3年多,可能难度更大。”本刊顾问、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钟明指出,“专业健康险公司面对医疗卫生机构的弱势地位,再加上专业健康险人才的缺乏,使其既找不到可行的盈利模式,又要面临巨大的市场规模压力。转制寿险也是不得已的出路。”
规模压力挥之不去
事实上,健康险的发展虽面临着政策和需求两方面利好,但专业健康险公司的业绩却落寞。专业健康险成立伊始,就面临寿险公司和产险公司健康险业务的直面交锋。由于创新不足、渠道受限,专业健康险的发展始终背负着规模的压力,蹒跚前行。
目前,市场上健康险产品主要为重大疾病定额给付保险、住院医疗费用补偿性保险和住院津贴等几类保险,这些产品大同小异;而从专业健康险公司推出的产品来看,仍以短期医疗险和意外健康险为主,高额医疗费用险、护理险、失能收入损失险以及专项医疗服务险等新领域并未有效涉足。
某专业健康险公司副总坦言,相比于寿险公司众多的业务员展业以及日益成熟的多渠道销售模式,专业健康险公司在直接面对个人客户时并无优势。今年1至10月,人保健康险上海分公司个险渠道保费贡献率16。4%,瑞福德健康险上海分公司个险渠道保费贡献度仅8。1%。
2008年,专业健康险保费激增,但主要依赖的是银保渠道。在上海市场上,人保健康险保费同比增长661%,瑞福德健康险保费同比增长70%,“常无忧”、“福满堂”等投资型产品是其主打产品。此前已有业内人士分析条款后表达了担忧,高返还险种赚规模是以牺牲长期利润为代价的。事实也证明这样的保费规模徒增并没有换来令股东满意的利润———人保健康险2008年的亏损额达3。5亿元,瑞福德健康险亦亏损4529万元。
2008年年底,“常无忧”等高返还产品被保监会叫停。今年1季度,瑞福德健康险被保监会通报批评两次。一次是因为违反保监会有关产品的监管规定,以向客户返还健康维护保险金、健康体检奖励金等名义给客户提供附加利益;另一次是通报批评该公司的总精算师,少提、漏提准备金及相关负债等。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