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5日,中融
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筹)(前身是正华健康保险)正式获保监会批准开业;2009年9月,正华健康保险的新股东中科英华就曾发布公告称,因为“寿险的快速崛起引人注目”,决定组建寿险公司。
经历6年“难产”的正华健康险公司曾有机会成为国内第一家专业健康险公司,一位接近筹备组的知情人士透露,当时筹备组已经做好产品、制度流程等方面的一切准备,计划2004年10月开业,只待保监会验收。
孰料,开业前召开的发起人会议现场,六家股东形成两派争执不下,无法达成一致。
随后几年间,两方股东一直未能和解,但由于对健康险行业的憧憬,均不肯放弃,其间双方都曾寻找其他股东,2004年、2005年保监会还曾收到该公司的两份开业申请书。
这是一次幸运的“难产”。这期间,健康险公司的经营不善问题逐渐暴露。中科英华2007年年中开始接触双方股东,随着时间推移,最终,发起人股东信心丧失,全部放弃了这块看上去很美的烫手山芋。
成长的烦恼
成立之后,只知寿险,而不知健康险如何做的保险公司,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挣扎着成长。“靠山”巨大的平安健康险公司,经历了开业1年半没有任何保费收入的空窗期。虽然该公司2005年5月便已获批开业,但其2005年、2006年保费收入均为零,直到2007年,其保费也只有276.63万元。核心提示:专业健康保险公司用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的经营理念和方法来经营更加复杂的健康险,漠视健康险的内在规律,是健康险公司难以专业的首要原因,而且民营资本抗风险能力太差,股东的频繁更换,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均不利于专业健康险公司发展。
该公司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该公司第一拨经营团队来自香港,他们本想复制香港模式,由于未弄清楚内地环境和“落地”细节,便一直在探索和论证模式可行性。
眼看着论证了一年多,可行性方案一直没有完成,2007年3月原平安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吴平担任董事长后,公司才正式上轨道。
仔细查看,实际上健康险还是拷贝了寿险的冲规模、占市场的理念,几家健康险公司的保费年增长率均十分迅猛。
例如,平安健康保费收入从2007年的276.63万元至2008年的3329.61万元至2009年的9526.46万元,昆仑健康保费收入从2007年的52.14万元至2008年的1964.57万元至2009年的8160.26万元,年增长幅度均超过150%。
但记者计算后发现,赔付率、成本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部分公司的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