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凤菊是在诸多等待合适供体做器官移植手术的患者当中的幸运者,她在6月底做了血样采集,7月份就找到了合适的肾源。
马凤菊:做完以后第三天,基干就正常了,达到了126,尿也比较多,而且很正常。
有人形容我国目前器官移植的发展进入到了快车道的阶段,而限制车速发展的,其中最关键的一项就是器官移植的费用问题。
器官移植手术的费用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手术费用,单这一项就要10万到20万元左右,而在手术护理方面也需要大量的费用支出。
马凤菊:药一盒就要600多元,而一个月要吃7盒多。经常要吃健骨钙等,每个月的化验费是450元,大约7000元左右。
陈大志:我们的患者大多还是乙肝患者。所以拿乙肝为从例,乙肝患者术手后第一年总体费用大概在7万左右,第二年在5万-6万左右,第三年在3万左右,如果活的时间再长的话,每年的费用大约不到1万元。
可就在中国的器官移植存在着经济高门槛,肾源短缺的情况下又有多家医院纷纷上马器官移植,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把目前器官移植领域所存在的混乱定义为无序竞争状态。
无序的竞争、经济的高门槛、肾源的短缺,刚刚兴起的中国器官移植市场何去何从,器官移植还能否有降价空间,肾源问题如何解决,政府将出台怎样的措施来促进中国器官移植市场的良性发展呢?
据了解,目前我国一些器官移植技术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据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会不完全统计,截至2003年,我国累计完成器官移植5.5万余例。目前制约器官移植在中国临床推广除供体严重短缺外,手术费用昂贵是最大障碍,比如肝移植约需30万元、心脏移植约需二三十万元,而器官移植后,患者需要终生服用免疫制剂用于抗排斥反应治疗,每年大约为几万元钱。如何降低经济门槛,使更多的患者能加入到器官移植行列当中?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