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在A股上市的四大保险公司而言,其今年上半年的保费收入近4000亿元,大病商保所能带来的收入影响也不到10%。
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保险市场保费收入增长低迷,根据半年报,国内上市险企的保费收入一改往年10%以上的增速,增速最高的新华保险[25.670.23%股吧研报]不过10.4%,而中国人寿[17.843.12%股吧研报]保费收入甚至出现负增长,大病商保对低迷的保费增长趋势产生利好刺激,增强市场对于保险公司业绩回暖的信心。
利好险企健康险业务发展
申银万国认为可带来800亿元
虽然大病商保可直接贡献的保费有限,但对于各大保险公司都在力推的健康险业务而言,这块“蛋糕”依然分量十足,而上半年各家保险公司的健康险业务增长都高于其他业务。
以中国人寿为例,虽然今年上半年总保费收入负增长5.2%,但其短期意外险及健康险业务收入86.23亿元,增长超过3%。而已单独开设了健康险公司的平安健康险,上半年落袋1.2亿元,同比增长77.5%;平安团体业务中的短期意外及健康险业务也增长17%达到30.03亿元。中国太保[19.560.20%股吧研报]个险和团险业务中的短期意外险与健康险收入分别达到16.15亿元和10.99亿元,分别增长14%和5%。此外,新华保险健康险收入达到31.15亿元,同比增长23.1%。
目前大病医保的保额依然偏低,按测算仅在10万元-15万元之间,因此参保人或将转向再寻求重疾险等商业健康来提高保额,由此带来的延伸产品带动效益更值得关注。申银万国认为,如果按照客户二次开发1?1的带动效应,大病商保可以带来的总保费收入将接近800亿元左右。
交强险巨亏带来前车之鉴可自主投标便于控制盈亏
作为强制保险,此前交强险业务的亏损令大病商保的盈利性还有待观察。而从设计上来看,大病商保也只能给保险公司带来“保本微利”,初期亏损的概率很大。虽然A股上市的4家保险公司都没有在报表中反映健康险的盈利状况,但从市场上其他专业健康险公司普遍亏损的数据来看,除高端医疗险外,商业健康险近年来盈利性欠佳。
对此,专业健康险公司表示,由于对医疗机构和医疗费用的管控程度决定健康险的盈利能力,健康险的盈利不佳主要由于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的利益不统一,此次规定指出商业保险机构要与卫生、人社部门配合,加强对相关医疗服务和医疗费用的监控,未来健康险盈利可能出现改观。“但能否盈利也要看最终的费率等细则条款,但相比交强险的统一费率,在各家公司可以自主投标参与大病医保业务,对于控制盈亏是有利的。”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