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健康险黄金期驾到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国内保险界似乎在同一时间,将目光聚焦在了健康险市场上。近段时间,有的保险公司直接自建起了医院,有的则改变健康险产品形态,努力做到“碎片化”或“高保额”,都颇具看点。
保障计划显示,被保险人因意外或者疾病而产生的门诊或住院费用都可报销,其中住院医疗有20万元和50万元两个保额可选。此外,年龄段不同保费标准也不同,其中20万元保额的住院医疗险价格183元起,50万元保额的住院医疗险价格206元起。如果包含门诊,最高保费在2000元以内,相比高端医疗保险优势明显。
除此之外,淘宝保险、慧择保险以及新一站保险,也在中端医疗险市场潜伏。比如,在网上就有多种健康类险种,包括
护理保险、住院医疗保险以及疾病保险,消费者可以根据年龄、保障期、保障内容等因子,选择定制化的产品。
“面对中产阶层个人和家庭的中端医疗保险、前置的线上线下医疗服务以及健康管理服务是真正的蓝海,但现在保险公司的经营体系很难去实现,必须借助第三方平台的力量共同完成。第三方平台在大数据分析、产品精算研发和资源组合上具有优势。”一位互联网保险平台负责人表示。
近年保费增长明显但专业险企仍亏钱
由于商业健康保险专业性强,与普通寿险业务在精算原理、风险控制、经营模式等有明显不同,要取得健康保险的发展,就必须遵循其经营特征和内在发展规律,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那么,这是不是意味成立一家专业健康险保险公司更有前景?实际上,至少目前的情况是与之相悖的。
保监会数据显示,2013年、2014年、2015年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0.22%、41.27%、51.87%。尽管增速明显,但普通健康保险产品普遍处于亏损状态,其中以健康险为主营业务的
人保健康保险公司,已成立了11年之久,但2015年仍然亏损了1.35亿元。
“这么多年来,业界对健康险业务定位尚不清晰。国内专业健康险公司目前还没有一家实现盈利,主要由于保险意识薄弱、缺乏政策推动以及健康险经营风险较高,无法与医院实现联网系统对接,导致较难控制医疗费用风险,赔付成本居高不下。”一位保险专家对新快报记者表示。
有分析人士甚至直言,商业健康险种普遍亏损,根源是保险机构在医院遇阻,“国内保险公司无法通过介入医疗诊断过程达到控制费用的目的”。所以,保险公司自建医院或进军相关产业链,目的是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所做的尝试,“只有深入介入医疗产业链,专业健康险公司的报表才能变得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