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健康险介入社保“伤害”的另一特殊人群是“乡村医生”:医药分开后,乡村医生地位尴尬。与此同时,相应的补贴并没有到位,这批人怎么办?事实上,商业健康险提供了一种吸收和转型的思路:乡村医生不看病,但可以帮助防病,正好可以将其纳入健康险管理的队伍中来,这部分“乡村医生”也能从中获得一定的收入,得到安置。
做起来很难
尽管商业健康险可以实现多方共赢,但却没有顺理成章地做大。根据保监会数据,2009年,健康险原保费为573.97亿元,较2008年的585.46亿元反倒有所下降。而据保险界人士测算,中国健康险的潜在市场容量为6000亿元人民币左右。
既然已经有理论的论证,又有成熟模式在前,为什么难以推广?
对于其症结所在,某专业健康险高管一针见血地指出,地方在考量是否引入商业保险时,一个最现实的标准就是能不能“养人”。该健康险高管向记者称,在谈判时,某相关部门人士曾直言,“你说的这些好处我都认可,但是能不能把我的人养起来,能养起来我就全力支持,人养不起来我就不做。”这些所谓的“人”便是指把持着大量医疗资源的医疗机构,尤其是二级、三级医院。
他告诉记者,“湛江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但在沿海发达省市,相关部门并没有引入商业健康险的热情,“湛江一类的贫困地区,医疗建设不足,希望保险公司介入去放大保障范围;而发达省市情况则大不相同,这些地区大额资金很充足,账户结余高,医疗合作的意愿很弱。社会利益有时候要为集团和个人利益让路。”
“‘两会’就开始提医改,转眼一年半过去了。改革就是一场革命,不打破医卫利益模式,推进商业健康险进入社保领域,怕难以取得进展。”上述人士不无感慨地说。
在医改为商业健康险放开之初,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教授就曾表示,“医改的确提供了发展机遇,但商业健康险要实现突破性的发展,让人们享受到商业医疗保险提供的高效保障,仍然面临诸多难题。如果这些难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不论多大的潜在市场,都只是挂在墙上的画饼而已。”一年多过去了,这个市场仍然是画在墙上的饼。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