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坦途,一切顺利,有没有保险很少被人关注。然而一旦不幸遇到风险,有没有保险境遇则相差很大。所以,人的一生关键的一点是要有规划,而规划中必须要有保险。
年届不惑的剡先生是一家民营企业的高管,年收入近55万元,35岁的妻子黎女士在生下儿子后,就在家做起了全职太太,目前孩子即将上小学。几年前,剡先生在北京郊区购买了一套200多平米的别墅,把父母从老家接过来一起共享天伦,别墅贷款已经还清,还有存款50万元及价值10万元的股票,家中每月日常开销在2万元以上。2010年,剡先生为孩子购买了一款保险理财产品,每年保费近5000元,作为孩子将来上大学的教育基金,他和爱人却没有购买过任何保险产品。
在2011年初的一次例行体检中,医生发现剡先生肺部出现了不明阴影。经过进一步检查证实,剡先生患上了肺癌。随后是接踵而至的手术和化疗,在花费了近50万元的治疗费后,今年年初,剡先生还是撒手人寰,留下了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尽管社保为剡先生报销了部分治疗费用,但考虑到将来孩子上学、父母养老、日常生活等花销,面对日益高企的通货膨胀和手中不多的存款及股票,几年没有工作的黎女士一人要担负起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她的压力显而易见。
“大病返贫”
看病贵让家庭不堪重负
世界卫生组织在5年前曾做过一个医疗卫生公平的排名,我国在119个国家中排在第118位。过去5年中,“看病贵、看病难”的民生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国家相关部门也采取了各种措施,然而,时至今日,新医改方案仍未化解这一难题。
首先,医疗资源短缺问题。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其中还有不少资源水平不高,公众不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其次,医疗成本增长过快。近8年来,中国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3%和11%,大大高于人均收入增长幅度,公众经济负担沉重。
2010年,我国大中城市医疗费用统计,患者平均住院费用3.7万元/人次,社保报销比例平均为41%,三级以上医院社保报销比例平均为21%,重大疾病平均医疗费用17万元,社保报销比例9.8%。
中国的人口基数和结构决定了我国医疗资源的稀缺性,“小病忍、大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这些顺口溜则形象地表达了民众无钱看病、因病返贫的无奈与辛酸。
剡先生作为一名高端人士,他一家的遭遇同样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剡先生未得病前,一家人生活富足安宁,而一场大病不仅使家中积蓄所剩无几,他的去世更让家人今后的生活品质发生了很大变化。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