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端医疗保险市场开始引人关注,源于被保险人、保险公司、各类医疗机构、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等多方主体的合力推动。在选择高端医疗保险的业务模式时,以下几个问题至关重要:
第一,是自建医疗网络还是选择与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合作?
目前高端医疗保险市场上,自行建立医疗网络、自行进行售后服务并管控风险者有之,但更多是依赖于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或者是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背后的外资保险公司。比较之,前者对保险公司的综合实力要求较高,并且推进速度慢,花费财力、物力、人力较大,但推进稳、市场稳、客户稳,一旦成熟,风险相对可控;后者的特点是上手快,容易出成果,但核心技术能力并不掌握在保险公司手中,并且风险不容易把控。特别是,由于受牌照所限,部分外资保险公司尚无法在国内独立承保,“地下保单”又为监管部门所严查,因此,也有部分外资保险公司采取此类模式“暗度陈仓”,一旦资格牌照获取,即可翻牌为保险公司,导致与之合作的保险公司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第二,如何平衡业务发展与赔付风险之间的矛盾?
仅从产品设计上看,复制一份高端医疗保险产品几无难度,但关键的核心在于,由于销售渠道、客户选择、市场定位特别是对于医疗网络及理赔案例管理能力的差异,使得高端医疗保险“看似火焰,实则海水”。曾有保险公司精算师认为,高端医疗险保费盘子并不大,以上海为例,市场容量不超过10亿元,新兴保险公司要进入分一杯羹,在保费规模无法达到一定基础量的前提下,实际风险巨大。以2010年上海某保险公司承保的一个实际案例为例,一名外籍人士由于腿部感染,在上海某外宾病房抢救,并治疗,一个多月即花费100多万元,并且这还是经过保险公司、再保险人及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等多方加强引导、管理、控制的基础上。如果保费规模过小,一个理赔案例即会造成整体亏损。此外,高端客户理赔经验的可用数据缺乏也是核心因素。基于系统观点,高端医疗保险产品需要从设计开始,即关注定价、渠道及客户选择、推广与营销、核保、管理和处理理赔的能力等,当然,在这背后还需要与对应的再保险人进行确认、匹配。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