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高温险的赔付标准定在了“橙色”的级别,而大家所熟知的高温补贴,将高温的标准定在了“黄色”。那么,高温险与高温补贴这2℃的“门槛”,差别到底有多大呢?
据了解,从1981年—2010年,在本次高温险覆盖的30个城市中6月21日—8月23日期间,虽然只是35℃到37℃的“升温”,但是高温天数明显“瘦身”了。有些地区,37℃以上的“豪华”高温天数还不足“普通”高温天数的十分之一。
同时据了解,本次推出的高温险覆盖的保障时间通常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但是并非所有城市都是如此。如海口进入7—8月,高温天数是减少的,因为降雨增多、湿度加大,不利于高温形成。此外,华北平原一带(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济南)5月下旬到6月干热暴晒为主,气温往往较高,但是7—8月为雨季,在闷热的天气下,不利于出现极高的气温。
另外,气温的高低除了受季节、海陆位置、气候带、气温带等影响外,纬度和海拔高度也制约着温度的变化。比如哈尔滨、沈阳、大连、西宁、昆明、贵阳等城市甚至没有37℃的前科,而对于“春城”昆明和“滨城”大连,35℃都是“前所未有”。
想获赔其实有点难
对于本次推出的“高温险”,很多市民都表示很新鲜,想购买,因为价格相对便宜,赌上一把的心理占了很大的因素,但一些气象专家和保险界人士却要来提提醒:“高温险”看上去很美,要想赔付其实有点难。
“根据‘高温险’的条款,保险期限一共只有64天,而很多‘火炉城市’的免赔天数都相当高,比如杭州就有25天之多,重庆更是高达28天,几乎是全部保险期限的一半。”中国气象频道气象分析师信欣讲到。“多数天气类保险产品主要都是卖个噱头,实际保障意义不大。”蓉城某保险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些保险公司推出“奇葩”险种,赚钱并不是第一位的,更多的是为吸引消费者眼球,不失为一种高明的营销策略。(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