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普通老百姓,一辈子最大的需求,就是图个安全感,既然辛辛苦苦挣来的工资无法让我们做到养老时放心无忧,投资股票又容易亏损,那就老老实实买点保险产品呗。其实,老百姓也知道,买保险产品,肯定是不希望自己得个大病什么的,但万一得了大病,你买的保险到时候就很有可能让你在巨额的医疗费前面不是愁云满面,而是相对轻松。说白了,大家花钱买的重疾险等保险产品,最终都是不希望保险公司能够兑付的,但因为买了这些保险产品,一旦出事,自己就至少不会因为金钱而伤神,这实际上是一种安全感。
问题是,保险行业的竞争那么激烈,保险推销人员使尽浑身解数给你计算各种保险产品的投资额,而且总是会超出你的预期,保险公司的营销人员,整体上还是给老百姓一种“无非是为了保费提成收入”的印象,这样当然不会产生任何信任感。其实,作为一种金融产品,很多险种既有保险的功能,还有投资理财的功能,只是在口若悬河的营销员面前,面对难以搞懂的保险产品,又有多少人能放心地去购买保险产品呢?
保险,想说爱你不容易
“一张保单保三代”、“有责任心的人才买保险”、”“如果风险不期而至,您想过没有,家人将被您置于何种境地!”这话是不是听起来很耳熟?感受是什么?反感。是的,大多数人并没有因这些所谓有责任心的大道理被“拉保险的”洗脑,反而反感被突然预设出的苦难绑架,更避免尝试交谈后对方百折不挠的营销轰炸……对于保险,我们讨厌听到那些自以为聪明的套话,于是,这些与千百种带着杠杆的金融工具一样的保险产品,被异化成与伦理、道德、智商、文化等挂钩的无所不能的可怕玩意儿。
不排除将保险防患于未然看做“乌鸦嘴”的心理,但与此同时,保费收入的两位数增长显示国民的保险意识已是逐渐深入人心。去年保监会公布的险企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7.49%,而今年的前三季度,A股四大上市险企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四大上市险企前9月实现原保费收入8619亿元,同比增长13.44%。每年赴港买保险的内地游客激增,也透露出,越来越多的人其实对保险隐藏着的“真爱”:并非不爱保险带来的安全保障、风险转移和投资功能,而是受够了常见的“宰熟”和“忽悠”销售模式,反感保险公司的惜赔嘴脸。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