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健康保险是服务人民群众医疗健康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一个国家保险业发展成熟度的重要标志。”不久前,中国保险学会主办的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路径研究”课题成果发布会上,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如是强调。
随着税优商业
健康险日前开始试点,税收优惠政策的避税效应和示范效应无疑将激励民众的保险需求,然而健康险经营底子尚薄的保险业又将如何加强自身修炼,把握黄金机遇,迎接渐行渐近的发展“春天”?
整体实力有待提升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商业健康险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
2014年我国商业健康险实现保费收入1587亿元,同比增长41%,高于同期人身险保费增幅23个百分点,对保险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2009年至今,商业健康险累计支付赔款超过2400亿元,为投保人积累了超过3500亿元的医疗保障资金。
“近年来,商业健康险的供给结构不断丰富。”黄洪表示。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00多家保险公司开展商业健康保险业务,备案销售的健康保险产品共计2300多种,特别是近年来高端医疗产品日渐丰富,市场规模已经超过20亿元。
据《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路径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显示,2014年健康险保费中,疾病保险保费745.67亿元,同比增长30.37%,占比52.58%;
医疗保险保费579.57亿元,同比增长37.82%,占比40.87%;
护理保险保费91.78亿元,同比增长7.64倍,占比6.47%;失能收入损失保险保费1.07亿元,同比增长8.08%,占比0.08%。
不过,虽然我国健康险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2014年,我国健康险保费收入在人身险总保费中的占比仅为7.8%,远低于国际成熟市场20%~30%的占比。
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也坦言,我国商业健康险的经营战略定位不明,推出了大量理财型产品和储蓄型产品,保障功能普遍较弱,不能够满足真正的市场需求,并且对医疗风险的控制能力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