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开始,险企因其“不差钱”、“医养结合”的特点,正逐步代替央企资本成为收购、改制公立医院的主力军。阳光、泰康、国寿等保险资金纷纷落子健康医疗产业。
既是“收费方”又是“付费方”
“保险系”医院再度新开一家。
阳光保险控股的阳光融和医院5月8日在山东潍坊开业。阳光保险相关人士对南都记者表示,阳光保险集团也藉此全面开启其“健康阳光”的医疗健康领域的大布局。
阳光保险2015年年报显示,阳光融和医院注册资金达到23亿元,阳光保险以11.98亿元收购该医院51%的股权。“阳光保险先期已经投入12亿元,未来依然还会加大投入。根据医院的性质,未来5年至10年医院并不考虑盈利。阳光保险集团也是再次发挥‘农民心态’做保险的精神来建设医院,深耕细作历时三年,力图打造国际一流医院。”阳光保险集团董事长张维功在当天的开业仪式上表示。
目前,我国医疗资源紧张、大型医院过于集中等矛盾也一直是影响我国医疗行业发展的重大难题。医院体系引入民营资本势在必行。不过医院盈利问题也需要解决。
泰康人寿旗下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今年4月初挂牌。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当时也对南都记者表示,不追求短期利益,目前仙林鼓楼医院还处于亏损期,而且还将亏损2到3年。
而居民、保险公司与医生利益一致、三方共赢的“凯撒模式”是保险公司期望的主要模式之一。
上述阳光保险的人士表示,传统医疗产业是以患者本人为主要支付主体的模式,而将商业
医疗保险引入支付体系,则给产业闭环的形成带来可能。商业保险支付时有天然的控费的动力。
险企办医,由于其既是“收费方”又是“付费方”,其自身的成本控制,使得其对医院处方监督和患者健康管理自发产生动力,更有帮助患者进行健康管理的天然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