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 卖的不只是“爆款”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目前通过互联网销售的保险产品成百上千、种类繁多,但是多数还属于传统保险产品范畴,其实质是“线下产品线上化”,与真正的互联网保险产品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发挥保险本质作用
比如针对尚未发生的、会使保险对象遭受损害的危险、事故、疾病等,开发互联网特色的健康险、
医疗险、意外险等。
从产品到客户群的“互联网化”
“现在很多保险公司都有专门的电商部门。”东吴人寿电子商务部副总经理黄葳告诉记者,从成立专门的部门到电子商务子公司,近年来,各保险公司对于互联网渠道越来越重视。从市场实践看,互联网保险从产品到客户群都与传统保险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说产品,互联网保险做的是一个解构化的实践,需要把产品责任、权利等进行明确的分割,尽可能一目了然,让客户一看就明白。”黄葳说,寿险产品的“互联网化”难度更大。过去的传统产品往往是组合打包的,厚厚的一叠条款需要保险业务员面向客户细细解释,而一旦“互联网化”后,必须碎片化解构,同时让产品更标准化。而在客户群方面,互联网保险也呈现出自己的特点来。黄葳表示,以寿险为例,传统产品对应的保费额相对偏高,消费客户需要有一定的购买力,而互联网保险单价低,对应的消费人群与网购人群更接近。“互联网寿险产品的消费人群集中在20岁到40岁。”记者在东吴人寿天猫旗舰店看到,目前主要在售的有交通类
意外保险,分轨道公交意外险、航空意外险等种类,针对性强且大多数保费只有几块钱。
事实上,从整个行业看,互联网保险的年轻化、碎片化特征已经凸显。近日,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联合蚂蚁金服保险发布了首份互联网“保民”报告。报告显示,“80后”群体占互联网“保民”的47%,“90后”占33%,是绝对的主力人群。这些“保民”的保险消费主要集中在电商保险、账户保险、旅行保险、车险、意外险、健康险等领域。
场景开发才是创新内核
黄葳说:“一类是经过改造、简化后的线下产品,渠道迁移到了线上,另一类是专门立足互联网而设计的产品。要实现创新发展,后者更为关键。”黄葳坦言,从东吴人寿的市场实践看,目前的互联网产品集中在理财型保险和意外险两大类,简单明了是产品共有的特点,但如何与互联网从发生物理作用到产生化学反应,最终设计出基于互联网场景的保险产品,才是创新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