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3月全国首单个人税优
健康险保单签出至今,全行业参与承保的16家公司合计承保17525件,保费收入仅为2180万元,个人税优健康险作为政策性保险业务,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究竟是市场需求度不够,还是另有原因。眼下,这项被行业寄予厚望的保险政策正在期待破局之变。
背景
产品叫好不叫座
自2016年1月1日起,税优健康险在北京等31个城市实施商业
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试点。
税优健康险主要指年(月)计税时,按照2400元/年(200元/月)的限额标准,对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予以税前扣除。购买税优健康险相当于提高了个税起征点。个人所得税起征点3500元+购买相关商业健康险后月内标准200元,相当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3700元。
除了能够享受个税优惠,它的保障责任突破了基本
医保目录限制,允许带病投保、不允许拒保,且不设置等待期,大幅突破了保险业既往的业务模式与管理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税优险二次理赔后,个人自付比例一般从40%降低为2%—5%,减轻了投保者负担。
换句话说,税优健康险是一种补充性质的
医疗保险,主要适用的人群包括:对公费医疗或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有报销意愿的人群;对公费医疗或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个人负担的特定大额医疗费用有报销意愿的人群;未参加公费医疗或基本医疗保险,对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有报销意愿的人群。
由于该保险产品与个人纳税挂钩,暂时只能以团险的形式购买,因此必须由个人所在的企业统一投保。截至目前,共有16家保险公司获得了税优健康险销售资格,其中11家保险公司已开展相应业务。但是,从3月4日
人保健康签发保险业第一张税优健康险保单至今,全行业共计承保17525件,保费收入仅为2180万元,税优健康险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