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11”购物节的落幕,各大电商平台交易额均创下“天量”新高,与此同时,为“双11”购物保驾护航的“新势力”消费保险也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以蚂蚁金服为例,双11当天,共刷出6亿笔保险保单,平均每分钟41万单,为400万小微商家、3亿多消费者提供了近224亿元的保障金额。
消费保险给商家带来便利
“以前总是会有顾客不断的来询问:陶瓷在路上碎了怎么办、刚买就降价怎么办、大件家具要退货谁付运费……现在一看到商铺免费赠送相关保险,咨询的人也少了,很多都是直接下单;最后因为各种原因要退、换、验货,也不会再扯皮,直接由保险公司赔付。”一位家装电商的负责人小夏对记者说起了“双11”期间,保险带给“店家们”的诸多“方便”。
小夏在天猫电商平台开家装店已经7年了,现在她经营的小店已经成为了平台上卫浴类店家中的销量冠军。
“自从店里开始提供为消费者赠送货物破损险等保险服务后,业绩带动作用很明显。”小夏对记者说,“买保险不光是为了给顾客一份保障,还能降低我的人工成本,降低投诉率;原来处理一个纠纷可能要10来天,现在都交给保险公司了,感觉保险已经成了做生意的标配。”7年来,小夏的家装店销量从每月平均200万元,一路涨至月均480万元,可以说保险在其中扮演了不小的作用。
而这一点在“双11”这一天体现得更为突出。今年“双11”购物狂欢节,各个电商继续比拼销量,并分别创出新纪录。在这背后则是消费保险成交量的猛增。截至11月11日凌晨,超300万用户在京东平台上领取了“送货龟速险”,为当天在电商购物的配送时长提供保障。来自蚂蚁保险平台的数据则显示,截至11日下午5时,运费险、货物破损险、食品保质险或者衣服褪色险等各类消费保险突破了4.7亿笔,相当于平均每分钟46万单,为购物者提供保障金额超185亿元。
不光如此,消费保险的参与主体、品种也在不断“加码”。以蚂蚁金服保险平台为例,从最初只有退货运费险1个险种、1家险企参与,到2015年“双11”增至4个险种、5家险企参与,再到今年参与超过30种消费保险,中国人保、
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泰康保险等9家公司参加,消费保险种类也在不断升级迭代。
按照“双11”期间所售的消费保险种类,可大致概括为五大类:质量保障类(比如衣服褪色险、鞋子脱胶险、生鲜腐烂险等),物流保障类(比如退货运费险,物流破损险),售后保障类(比如化妆品过敏险),价格保障类(比如保价险),信用保障类(比如订单险),实现了整个消费环节的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