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在全民
医疗保险的推进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以城镇职工
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为主要支柱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出现了碎片化的情形。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于医疗保障事业的发展,而且还对整个社会发展(或民生促进)事业带来消极的影响。
为了应对碎片化所带来的挑战,中国医疗保障体系亟待进一步改革。转型的方向,就是将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从现行分散化、碎片化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造为集中化、一体化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简言之,走向全民
健康保险(下称全民健保)。
实际上,中国现行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已蕴含全民健保的某些制度要素,因此走向全民健保是一种渐进主义的改进,制度转型的阻力和障碍比较少。更重要的是,这一转型是发展型社会政策的一次完美体现,具有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双重功效。从短期看,推进全民健保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可持续的大减税计划,可以立竿见影地促进经济增长,而且有助于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从长远看,全民健保制度的建立,标志着“社会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必将为中国重建福利国家的努力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中止城镇职工医保推进三险合一
走向全民健保是渐进型改革的延续,即以现行城镇居民医保为制度主轴,推进“三险合一”,实现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大整合。具体步骤如下:(1)停止城镇职工医保的缴费;(2)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合并;(3)所有居民,无论其身份如何,居住地所在,均需参加全民健康保险;(4)所有参保者缴纳一样的参保费,获得同等健保待遇;(5)政府为所有居民参加全民健保提供均等化的财政补贴。基于国民医疗消费的现行总水平,全民健康保险的人均年筹资水平可以初步设定在700元,其中国民健保费为每人每年200元,而公共财政补贴为每人每年500元。现行医疗救助制度继续延续,确保低收入者免予缴纳国民健保费。
为实现这一目标,财政补贴总额每年至少需要7000亿元(以14亿的人口规模为基数);如果计入医疗救助中的财政投入,总计至少需要7200亿元。乍看起来,这是一笔金额开支,超过了现有政府财政在卫生领域的支出总额(估计在6000亿元)。但实际上,在现有财政卫生支出中,用于医疗保障的支出至少已达2600亿元,这意味着财政支出只要新增大约4600亿元,就能达致7200亿元的目标水平,全民健保就能实现。这笔新增支出,仅为政府财政总支出水平(大约在10万亿元)的4.6%。即便是全部全民健保支出,也仅为政府财政支出总额的7.2%。因此,推进全民健康保险制度,财政的可承受性丝毫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