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商业
健康险而言,2017年可谓是破冰之年。4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将从个税改革角度为商业健康险再添政策支持:从7月1日起,将商业健康险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试点政策推至全国,对个人购买符合条件的商业健康险产品的支出,允许按每年最高2400元的限额予以税前扣除。
税优健康险是“完善
医保体系、提升保障水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重要保障。业内普遍认为,税优健康险政策推广至全国,不仅意味着我国
健康保险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并且对促进其发展具有长期利好。同时还将激发全社会健康保险意识和健康保险需求,培养民众购买健康保险的消费习惯,保险公司也将迎来700亿元“蓝海”市场。
健康险亟待破冰
毋庸置疑,发展商业健康险是保险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长期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此次税优健康险将推至全国,对于我国商业健康险发展具有长期利好影响。
自2016年税优健康险在北京、上海等31个城市开展试点以来,涉及地域广、参与机构多、惠及群众多,试点总体平稳有序,税优健康险保障效果已逐步显现。截至去年11月20日,全国税优健康险承保44035人,保费规模7124万元,人均保费约为1618元,并未用足政策给予的每人每年2400元的免税额度。显然,税优健康险试点的第一年效果与预期还相差甚远。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对于目前每月200元纳入免税额这一政策,纳税人普遍感到额度太小;且不少消费者反映该险种投保环节多、投保流程复杂、时间长,从而导致了产品遇冷的境况。保险专家表示,要真正享受到健康险税优政策,关键是“退税”。
目前来看,由于大部分地区税务部门退税流程尚未出台,被保险人无法实现税优政策“免税”福利。由此也造成很多可以享受这一政策福利的人群持观望态度。
不仅如此,税优健康险遇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各保险公司的顾虑。“带病投保且有80%的最低赔付要求,对于保险公司的精算能力是非常大的挑战,如果产品设计上出现了一些偏差,那么税优健康险业务便会出现亏损。”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对此分析认为,更不容忽视的是,目前部分保险公司存在缺少基础数据分析、风险管控手段乏力等问题,同时尚未形成与医疗机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动机制,这也让不少险企裹足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