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观察
投保观念悄悄改变
在对保险公司重疾险产品的了解中,发现把寿险与重疾险捆绑销售的险种特别受到市民的欢迎。仔细观察下来,发现它与传统寿险的区别在于:一旦被保险人罹患重大疾病,便可以提前领取保险金作为自己的医疗费用。这也就是等于把自己的“身故领取金”变成了“重大疾病保险金”来提前享用。
在保险消费者中调查,发现大家的投保观念悄悄起了变化:中国人历来有把财富留给后代的传统习惯,但是现在不少消费者对保险的需求是在自己有难的时候可以领取财富,相反并不大在意病故后的事情。这样的改变倒与西方国家的观念逐渐靠拢。
中国人常说养儿防老,但目前刚刚迈入或即将迈入老年阶段的人群却大多抱有自力更生,不依靠儿女生活的想法。体现在购买保险的决策上则是侧重养老保险,并不重视所为的“身故领取金”。
儿孙自有儿孙福,重视当前的生活消费质量,防范当前的意外风险,而不是老担心病故以后的事情,这可以说是一种观念上的进步。这种百姓需求的变化也会切实优化保险公司未来设置保险产品的结构:我们的保险消费观念正在走向理性和务实。
保险瞻望重疾险何时能够量身定做
我们拿着王先生的案例请教保险公司时,一路上也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王先生买保额10万覆盖33个病种的重疾险,目前为了增加保额,只能通过增买保险的计划来实现。但是既然33个重大疾病里头一些重症的发病率并不高,为何不能减少一些疾病的保障,转而提高保险金额呢?
但是我们纵览目前上海的重疾险市场,由于老百姓有恐惧疾病、总希望覆盖病种越多越好的心理,新上市的重疾险产品都在追求覆盖病种越多越好,代理人在为客户讲解产品时也以此为诱惑,很容易造成市民买保险的心理误区,因而真的要挑选那些高发疾病保额又高的重疾险还真不容易。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可能有些家庭成员普遍在胃上有些问题,有些人容易在肾上出问题……为什么投保人不能自由选择自己想要投保的重大疾病呢?目前市场上的重疾险产品类别还是比较单一,大多属于主险里的附加险种,很少有独立的重疾险购买,无法满足百姓的不同需求。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访了保险专业人士,专家认为,目前上海尚未出现能为客户量身定做的重疾险,但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建议。要实现这样的理想,其一是需要保监会与各保险公司通力合作,因为保险公司是不能擅自出台某个险种的,需要得到保监会的支持;其二由于重疾险的保险费率是由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厘定而成的,要让客户能够灵活地选择自己想投保的品种,还需要保险公司的精算师多花心思,拟定更精确的费率。
我们拟想将来有一天,百姓在填写重疾险保单的时候能够另附一张纸,上面罗列着各种重大疾病,大家可以自由地勾出自己想要的品种……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