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才是我的救助站2006年12月31日下午,陈晨去北京郊区看了自己的房子,那幢15层的塔楼已经封顶了。在凛冽的寒风中,楼房巍然屹立,仿佛在和陈晨对视。想到明年冬天,就能住进这个两室一厅里,陈晨的心温暖又踏实。
盘点自己的2006年,陈晨理所当然地把买房排在了首位。26岁的他之所以选择在房价涨得最凶猛的关头买了房子,不是盲目跟风、贪图虚荣,实实在在是生活所需。和女朋友已经相处三年了,女孩还在一所师范院校读研究生,俩人准备在2008年结婚。
两年前,毕业于广西一所普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陈晨,为了和女朋友能在同一个城市,放弃了家乡稳定的工作,加入了"北漂族"行列,拿着一份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的薪水。
没有背景的外地年轻人要想在北京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实在是不容易。两年里,陈晨跳了四次槽,现在所在的软件公司也是半年前才进来的。早已过了三个月的试用期,可是单位许诺的"四险一金"至今还没到位,要求了很多次,却没有结果。看在待遇还说得过去的份上,他忍了下来,毕竟每月两千多元的贷款、六百元的房租、俩人的生活费等等在这压着,使他实在没有勇气再丢掉工作。
就这样,原先单位给上的社保续交不上,陈晨也舍不得自掏腰包,拿出几千元一次性地补贴社保账户,只好一天天地过着如此没有保障的生活。一次,遇到一位保险业务员给单位的同事送保单,他顺便咨询了一下,以自己这样的经济条件,该买点什么保险。业务员说他的保额应该和45万元的房款相匹配,一旦不幸患病或遭遇意外,不至于把巨额的贷款转移到家人身上,给家人造成负担。还建议他买份重大疾病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年交保费五千多元。陈晨苦笑了一下,觉得保险业务员说得虽有道理,但现实的状况让他根本无力支付这笔钱。想想房子交钥匙的时候要交一笔钱,还有装修、买家具、结婚等都是燃眉之急的事情,购买商业保险只能向后推延了。
"希望女朋友能找到一份解决户口的工作,工资不要求多高,只求稳定、有保障。我们俩不能都这么漂着,再说还得为下一代着想。我呢,先积累点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但愿五六年之后能开个公司,自己创业多赚点钱。要想在北京生活得好,钱少了是寸步难行的。"这就是这位年轻房奴的理想,很现实。也许这也是无数个漂泊在异地他乡的年轻人共同的梦。陈晨坦言不排斥保险,也没有看不起保险业务员,大家都是为了生存而拼搏,没有谁瞧不起谁的道理。他还说等有了些积蓄,一定会主动买保险,"给自己和家人都买足了,让家里的保单跟存折那么多。"陈晨天真地笑着,憧憬着他的"保险理想"。
少了保险的理想天平陈晨是"北漂",王年华却是"南漂",27岁的他来自大连,在《南方人物周刊》做编辑。这个对保险概念还模棱两可的人有一次在办理招商银行信用卡后,被"忽悠"买了一份海康人寿人身意外险,是电话投保,具体交费多少他也记不清了。后来因信用卡欠费,无法交纳保费,被停掉了。令他纳闷的是,从始至终未收到任何账单,连最后被停保也未见书面通知。因为在媒体工作,所以他的各路消息很灵通。他记得那天看了一则报道,内容是关于海康人寿被投诉的,原因是一位客户没有续保,在年末仍被从信用卡扣除985元(年费)。这事提醒他想起了自己的那份保险,琢磨着没准也会被"吃"掉了985元。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