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7日,一岁零一个月的江爱爱,再次见到了全国人大香港区代表蔡素玉。
一年前,刚出生不久的江爱爱因小肠闭锁,生命垂危。蔡素玉前往医院探望,并捐助了孩子的医疗、生活费用。蔡素玉随后提交了有关建立儿童
医疗保险制度的议案。2012年两会,蔡素玉再次呼吁,在
社会保险的体系内健全儿童医疗保险制度,为所有的孩子提供医疗保障。
江爱爱出生于2011年2月,父母长期在北京打工。母亲怀孕七月时查出患有妊娠脂肪肝,生下爱爱一周后即病逝。尽管爱爱的母亲生前参加了新农合,但家人无法结清高达20万的医疗费用,拿不到发票,无法回老家报销;且异地报销比例有限,孩子父亲江开勇至今仍背负着十几万的债务。
小爱爱刚出生,没有任何医疗保险,前后两次手术,需要14万左右的医疗费用。江开勇曾向北京民政部门寻求医疗救助,因非北京户籍居民而遭到拒绝。
随后,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下称儿希会)介入小爱爱的救助,为小爱爱募集了14万余元的善款。孩子目前已痊愈。
在儿希会创始人张雯看来,对重病儿童的医疗保障,至少应该有三道防线,即基本医疗保险、政府医疗救助和社会医疗救助。而当前,“前两道缺失,直接跳到了第三步”。已从事十年医疗救助的张雯认为,依靠民间救助不可持续,“孩子越救越多”。
张雯介绍,儿希会所救助的上千个孩子中,有医疗保险的极少。即便参加了新农合,也“不好用”。其一是绝大多数孩子随父母进城,异地治疗,且很多大病也只有大城市才有医疗资源,而现行制度下,异地治疗报销额度很低;其二是异地治疗需先行垫付,贫困家庭很难先行拿出十几万的医疗费用;三是新生儿不可能为现有制度所覆盖,连户口还没有,更谈不上参加新农合。
而作为第二道防线的政府医疗救助,以救助户籍人口为主,救助范围窄、额度低。部分地区开始试点的大病救助,则有严格的病种限制。张雯介绍,儿希会救助的孩子中几乎没有获得政府医疗救助的。
被保人:0岁,男
¥10000.0元/年
-
母婴保障
-
身故/残疾保障
本附加合同的保单账户价值与(已缴纳的保险费-领取的金额)取大者
-
万能账户
被保人:26岁,女
¥4620.0元/年
-
身故/残疾保障
基本保额
-
特定轻症保障
基本保额*0.30元
-
身故/残疾保障
基本保额
被保人:46岁,男
¥3333.0元/年
-
住院医疗
日额保险金×(实际住院天数-3)
-
说明条款
-
其他利益
被保人:28岁,男
¥8463.0元/年
-
保费豁免
-
身故/残疾保障
10万元
-
交通意外保障
基本保额*0.20元~基本保额*2
被保人:46岁,男
¥3333.0元/年
-
住院医疗
日额保险金×(实际住院天数-3)
-
说明条款
-
其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