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一:年缴费减半
“保险责任基本相同,但年缴费却要便宜二分之一”,如果遇上这样的情况,不是新推荐的保单更为经济?
其实,这是少数保险代理人在进行新老保单比较时,采用了不同的比较基准。对于缴纳保费问题,他在这里只比较了有差异的年缴保费,而绝口不提两张保单设定的缴费年限不同。A保单每年缴纳3000元,缴费年限10年;B保单每年缴纳1500元,缴纳年限却是20年。
当我们看清各个方面的差异后才发现,代理人这样“一半阳光、一半阴影”的比较方式,根本不是合理的比较方式。
秘密二:保障范围“虚胖”
“你看,原来你在我这里买的重大疾病险,只能保20种疾病,现在的重大疾病险可以保30种疾病呢!”
通过具体细致的比较,我们发现“保障范围更广”有时候只是个幌子。
比如,后一份保单把一大类疾病细分,分裂出多种疾病,表面上疾病数量增加了,但其实保险的范围并没有增加。最典型的是癌症,后者可以把“癌症”一项就按病灶不同,拆分为乳腺癌、胃癌、脑癌等不同种类。如此一来,表面上看起来保障范围大大增加了,但实际并没有多大效果,反而会遗漏一些疾病。
第二种常见的“增加保障病种”的方法,就是引入该地区、该人群中发病率极小、甚至不可能发生的大病,这样得到表面数字上的“光鲜亮丽”。如有些重大疾病保险是特别面向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承保的,却将“骨髓灰质炎”也列入其中,但这种病常见于儿童,成人几乎不会发生此病。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