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机遇成为毕水人生中的转折点。
今年22岁的毕水曾是一名来自吉林省一所孤儿学校的孩子。在他3岁那年,一场车祸夺去他双亲的生命。吉林省通榆县民政局将他送到孤儿学校生活学习,工作人员的热心照顾让毕水感受到家庭温暖,但仍无法解决其心中忧虑:和其他许多孤儿一样,成绩优秀的毕水期望能走进大学的殿堂,但现实是,即使他考上了大学也无法支付学费,实现心中的梦想。
就当他束手无策之际,毕水偶然听人说起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儿童福利与收养中心在吉林单独招生,于是他义无反顾地走向这个温馨的校园。2008年6月,毕水被该校录取,成为“孤残儿童高等教育助学工程”首批受益的17名大学生之一。
入学后不久,毕水参加了系里学生会,凭着自己的勤奋努力,他的学习成绩跃居全系第一,获评国家奖学金。2009年下半年他被选上社会管理学院的团总支副书记。他负责的民管系学生换届选举、魅力民政暨元旦晚会、趣味运动会等,都获得了大家的好评。当年,他获评院级优秀学生干部、校园十大新闻人物。
优异的成绩和极强的社会组织能力为他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他已被吉林某民政部门作为人才引进。
毕水的经历并非个例。自2008年民政部中国儿童福利与收养中心和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启动实施“孤残儿童高等教育助学工程”以来,先后有342名孤残儿童圆梦大学。
来自山西大同的党贾2010年进入学院。因自小生下来右手残疾,遭遗弃后,他被送进了山西省大同市福利院。更为不幸的是,在他7岁时,还因为手残疾做过几次手术,并且情况越来越严重。
刚到长沙读书时,性格内向的他沉默不语,少有与人交往。辅导员胡老师为了让他能尽早地融入集体,鼓励他积极参加军训,并特意在休息期间让他唱歌和表演节目,给他掌声和鼓励。
党贾的学习基础比较差,尤其是对英语和计算机,感觉很吃力,因此有些自暴自弃。情况汇报到系部后,系里专门制定实施了一套有针对性的帮助方案,特意安排了班上的学习委员以及两个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同学组建了一个帮教班子,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补习英语和计算机知识;任课老师给他“开小灶”,大大提高了他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