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的要求,重疾险必须包括6种疾病,包括恶性肿瘤(不包括部分早期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永久性的功能障碍)、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须异体移植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须开胸手术)、终末期肾病(须透析治疗或肾脏移植手术)。之所以把这些列为必保疾病,主要是因为这些疾病发病率高,危害性大。此外,还有19种可保疾病。
一般来说保险公司推出的重疾险产品,最少都对25种重大疾病进行保障。在这个基础上,部分保险公司纷纷扩充,将保障的疾病最多扩充到三十多种,可保的重大疾病一家比一家多。
在大多数消费者的观念中,重疾险保障的疾病数量应该越多越好,全面保障才能更大程度上降低自己的风险。业内人士分析,正是在消费者这种贪多心理的刺激下,在新规实施之后,各家保险公司的重疾险产品基本类似,有的保险公司为了迎合消费者,不断扩充保障疾病的数量,可以理解。
其实综合比较各家保险公司的重疾险产品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某些疾病的患病率极低,投保这样的重疾险,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没有实际意义。包括了重大疾病保险定义的25种疾病,保障就比较全面了。
保障的疾病数量多,保费自然也会水涨船高。消费者可能为此变相多掏了保费。
第二:经济承受能力,(选择到合适的保险产品后,自己应该花多少钱才是没有财务压力的。建议包括意外险、医疗险等健康险的总保费控制在10%到15%,加上养老险、投资连结保险不要超过30%。
目前市场上,一款标准的重疾险是比较昂贵的。如30岁男性购买20万元重疾终身险,每年通常需交保费约7500元,总共需交约15万元。而若选择定期险(保障时间可以是10年、20年不等)或附加险则相对便宜。另外消费者还可以选择一些专门险。鉴于目前肿瘤疾病呈高发趋势,而且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不少保险公司推出了专门针对癌症保障的防癌险,消费者罹患癌症后除可以获得癌症保险金外,还可以补偿一部分手术医疗费用。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