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今年9月,新华保险新推出一款“抗癌险”,保障时间可到80周岁,癌症一经确诊,即给付20万元保险金额。
信诚人寿同时也推出一款综合健康保障计划,可提供包括恶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等35种重大疾病保障。同时,75岁时因病生活不能自理,可获得2450元/月的老年护理保险金。
这些纯保障的保险产品一经上市,就受到市场关注。
趋势:保险回归保障功能
“说实话,我们公司也有几款保障险种,如大病医疗、交通意外险等,但如果消费者不主动问,销售人员不会主动卖。”本地两家中型规模的寿险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放着现成的保险产品不销售,这又是为何?“没办法,每年考核的是公司的保费收入总盘子,主要精力都放在‘银保产品’销售上,像交通意外险、航空意外险、学生意外险等个险、团险渠道销售,是平安保险、人寿保险、太平洋[6.171.48%资金研报]保险的传统地盘,中小寿险公司基本就放弃了。”该寿险公司负责人说,通过银行每销售一笔银保产品,就是一两万元、甚至三五万元,这相当于销售上万笔交通意外险。
再者,这些保障性险种,收取的保费低、支付的保额高,保险公司本身积极性也不高。譬如,以学生平安险为例,一年期保费80元,保额则是:意外伤害身故、残疾保险3万元;意外伤害医疗保障5000元;住院补充医疗保险(有社保人员)或住院医疗保险(无社保人员)6万元。“有时候,一个学校收取了2万元的保费,只要一年内有一个学生出事,就赔光了。”
而记者了解到,除了偿付能力问题,背后还有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寿险中银行渠道销售的银保产品——分红险一险独大。如今,寿险公司产品结构呈现畸形,分红险占我国寿险市场份额已达91.6%。也就是说,寿险公司每年的大经营盘子,几乎由银保产品支撑起来。因此,销售银保产品也就花费了寿险公司的主要精力,自然保障险种就排在次要的位置,这就出现了保障险“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保险作为一种金融产品,是转移风险的工具,不全是博取高收益的手段。”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保险研究所所长刘冬姣教授说,分红险“一险独大”,弱化了保险产品在整个金融产品体系中的竞争力,容易造成金融创新的萎缩,会出现系统性的风险。“保险的本质,还是要逐渐回归到保障功能,真正成为消费者小投入撬起大风险的风险杠杆时,买得起、愿意并主动买保险的人会越来越多,保险会成为口口相传的事业。”他说,如今市面上也有不少常见的保障险,譬如航空意外险、学生平安险、农房保险等等,老百姓花小的代价,就可以抵御大风险。
建议:选择保障险种有讲究
“保险的功能,能通过理财实现分红,就属于‘锦上添花’,而实现保障功能,就是‘雪中送炭’”。省保监局相关人士说,保险可以满足客户有关保障、养老、医疗、教育及储蓄、投资在内的全方位保险需求。不过,在普通家庭的理财配置中,保险充当的主要是家庭财富的“守门员”角色,而不是为高收益冲锋陷阵的“前锋”。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