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轻、健康的时候买
保险公司通常要求被保险人是健康体——年轻的健康体核保容易通过,产品保额更高,保费也更便宜。
如果得了重大疾病的人再申请投保重疾险,那么即使各项检查显示正常,绝大多数情况下保险公司也会拒绝。一些重大疾病近年出现年轻化趋势,35岁至45岁的青壮年罹患癌症的比例上升。即使得了不重的疾病,但在核保时被认为将来有一定几率发展成重大疾病,也会被建议延期投保甚至拒保。
因此,最好在年轻、身体较健康的时候投保,等待期内发生重大疾病的可能性也低。30岁以后各种压力增加和身体机能下降,会导致患病几率上升,被拒保的可能性也会变大。
病历本、病历卡别外借
什么样的情况会拒保?很难从保险公司得到特别具体的判断标准。从陈佳的经验看,她的客户中有做过开颅手术,后来成功投保重疾险的,也有肺部发现钙化点而被拒保的。因此,除了建议在年轻、健康时投保,她还特别强调病历本不能随意借给家人亲友看病。
保险公司核保时默认病历本上记录的就是本人病史。别人借了你的病历本和病历卡看病、取药,他记录在你的病历本里的轻性疾病可能就在保险公司拒保的范围内。一些用药期间恢复正常、停药会复发的小毛病,保险公司也会考虑未来几十年的潜在风险而拒保。
只要保障,就买消费型重疾险
返还型重疾险实际上就是储蓄型的两全型分红保险附加重疾险的打包产品。以一个30周岁的健康体的女性连续投保30年为例,如果只买消费型重疾险,每10万元的保额,保费大约为720元。同样保障到60岁的储蓄型重疾险,需要连续投保20年,到期返还保费及其分红,这种保险每10万元的保额,保费为4000元左右。
单纯从保障和重大疾病理赔的角度考虑,消费型重疾险更能将保费效益提高到最大化。
储蓄型重疾产品的强制储蓄功能对于有储蓄习惯和投资纪律性强的人意义不大,而对投资纪律性不强或者消费欲望强的人更能发挥作用。但你不必纠结哪种产品更划算,如果不发生理赔,在平均水平下,同样保额的消费型重疾险和返还型重疾险的实际支出保费差不多。
随着年龄和收入增长,保险也要加
陈佳建议,消费型产品应优先配置,在收入不高但负担较重的时候先买。这时买消费型重疾险能用最低的保费获得最大的保障。
随着年龄增长,消费型重疾险的保费费率会升高,保费会越来越贵,大部分保险公司对55岁以上的人群停售重疾险,保障会出现空档。因此,在家庭经济负担变轻的时候,要考虑添加储蓄型产品,保障年限能拓宽到65岁甚至更高。
保险保障的意识更强的人,还可以再叠加终身型重疾险。它的保费比储蓄型略便宜,比消费型贵。重大疾病赔付是终身保障的,但被保险人在世时保费不返还,只能在身故之后由继承人领取。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