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知识手册 | 报销型医疗保险 | 重大疾病保险 | 津贴型医疗保险 | 护理保险 | 产品 | 案例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健康医疗险频道 > 重大疾病保险 > 正文
谁在赴港买保险? 工薪阶层为防癌企业家为保值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近期传出银联卡不再支持境外支付保险费用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后,银联国际出面澄清。风波背后却折射内地居民赴港买保险的热潮。近几年,前往香港购买保险的内地居民逐步增长。
 
  涂强一年的保费是3万多元,投保年限是20年,但诊断出癌症后,之后19年的保费不用交,他是在投保3个月以后被查出癌症,已经交了1年的保费,保险公司还会返还他9个月的保费。
 
  正是出于这份保障,今年8月,徐婧在她经济最困难的时候毅然购买了一份重疾保险,她说:“即便没其他资产,有了这份保单就等于有了一份安心的保障。”
 
  提醒:保百种病?营销噱头或大过实际
 
  赴港买保险实际上风险相随。
 
  一名精算师在“知乎”上提醒,从产品结构看,香港绝大部分的寿险产品都是储蓄型的终身型产品,保障成分小且价格也不便宜。
 
  对香港重疾险“覆盖疾病过百种,远胜内地”的说法,这名精算师认为所谓“过百种”,其实是重大疾病和轻度疾病的合计,目前国内也有类似的产品。保25种重疾还是保50种甚至更多,实际保障效果几乎一样,因为人一辈子可能患的重疾种类并不多,常见的25种重疾已占了95%的概率。“百种疾病覆盖”,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可能营销噱头大过实际。
 
  对比国内大多数重疾险,虽然香港重疾险有价格优势,但这样的优势,并不是对所有人适用。内地赴香港投保的保单可能会有一定金额门槛,赴港投保的人多为高净值人士。
 
  此外,这名精算师还提醒,保单红利不确定,保险公司不会给予任何承诺,过往的分红水平仅能作为参考,消费者需要谨慎判断。长期的、高的非保证利益,其实只是对消费者可能承担风险的一种收益预期,并不能保证。
分享到:

本周精彩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健康医疗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