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姐在一家外企工作,平时工作繁忙,经常要加班。有朋友推荐她购买一份健康险,一旦自己的身体健康出现问题,保险就能提供医疗费用保障。王小姐觉得朋友的推荐的确很有道理,但对于保险险种却不是很了解,就想咨询她最信任的几位朋友,自己到底应该投保哪些险种。
可是这几位朋友都推荐他们各自喜爱的险种,王小姐面对众多险种,真是眼花缭乱,一头雾水,难以分清到底哪种保险更适合自己。脑子里念着某险种挺不错,可心里却想着另一种险种更适合自己。都是朋友们竭力介绍的险种,王小姐觉得不能推辞朋友们的好意,“头都大了”。
就在反复挑选险种期间,王小姐却始终没有购买保险,她既怕购买某款险种就会对不起其他朋友的殷勤介绍,又担心购买另一险种,其他朋友会怪罪自己没有选择他所推荐的险种,会对彼此友情有负面影响。
直到有一天,王小姐因为工作操劳过度病倒了。这时她想购买保险已经来不及了,所有医疗费用不得不自己承担,王小姐躺在病床上抱怨:“为何我就那么没主见,不早下决心购买一款保险呢?”
热点争议选险种不等于选人情
本案的争议热点在于,王小姐面对众多险种难以作出独立性的抉择,因为王小姐觉得每一份由朋友推荐而来的险种背后,都凝聚着一份深厚的人情。
无论选择哪一份保险,都会不可避免地伤害某些朋友的感情,王小姐觉得自己绝对不能做出这样“伤害朋友感情”的事情。
所以王小姐面对众多险种,就好像面对众多难以割舍的人情,选择险种就像是在选择人情一般。无论选择哪份保险都会伤害到其他朋友的感情,这都是王小姐不愿看到的,可事实是又不能采取均衡主义,全买这些朋友推荐过来的险种。王小姐自然就无从选择,只能拖着不买,导致最终身体累倒成疾时还没有买保险,只能自己承担医疗费用了。
其实,王小姐之所以没有购买保险的最实质因素在于她缺乏主见性,凡事自己都拿不定主意,需要依赖别人的意见,以给自己做出决定提供理由与“动力”。而一旦朋友给出的意见众多时,却又不能根据自我的实际情况在朋友们的推荐意见中进行筛选,并作出自主性的最终选择。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