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基金定投,也就是在固定的时间(比如每个月固定的某一天)以固定的金额(多数基金最低500元起投)投资到指定的开放式基金中,类似于银行的零存整取方式。这样投资可以平均成本、分散风险,比较适合进行长期投资。这种投资最大的特点就是分散成本、平摊风险。父母都可以将自己的工资卡与定投账户绑定,并约定好时间进行定投资金扣除。从以往基金定投客户反馈的情况看,虽然股市常常出现调整,指数反复,但长期定投的确可以获得较为不错的投资收益,其收益率远远高于一次性购买基金。以每个月定投500元为例,每一年投资6000元,从孩子出生这一年开始,一直到他18岁成人,这笔基金定投仅本金便可积累10.8万元,加之逐年收益及盈利再投资,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按现在的水平看,足以支付其大学期间的学习费用。
值得一提的是,李女士和丈夫目前既要考虑孩子的成长成本,还要兼顾对双方父母的经济支持,因此家庭收入中还应预留部分资金作为父母的养老辅助金,这笔钱随时有可能用,不宜选择期限过长的理财方式,可以选择银行发行的短期(3个月、6个月或1年期)保本理财产品。
案例二:多一个宝贝
基本情况:30岁的赵女士已经是一个5岁女儿的妈妈了,目前她再次怀孕,成了两个宝贝的母亲。由于政策原因,一些家庭拥有两个宝贝,对于孩子来说,能有个同胞兄妹在其成长过程中是非常好的事情。对于家庭而言,多一个孩子就意味着多一份负担。当然,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是无私的,但如果计划不周全,即便是双职工家庭,子女负担仍然很重。从赵女士和丈夫的情况看,他们拥有较高的收入,已经在北京购买了房子和车,并且在供养第一个孩子之余还攒了一些积蓄。伴随着第二个孩子的降临,这个家庭的理财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
第一,赵女士第一个孩子今年已经5岁,马上要上小学。如果上公立小学,上学本身的费用并不高,不会造成太大负担,但学校以外的各类培训班费用并不算低,而且现在很多小学生从1年级开始就要上辅导班,这笔额外费用近在眼前;
第二,赵女士年内将生下第二个孩子,两个孩子外加一个产妇,家庭中急需一位家政服务员打理家务,这一笔开销恐怕很难省掉;
三,赵女士和丈夫还很年轻,事业处于上升期,收入还没有稳定下来,对于成长中的家庭而言,今后的日子既有安逸也有挑战,需要攒一笔钱以备不时之需。
诉求分析:
赵女士和丈夫都是80后,这一代人明显的特征就是储蓄意识淡漠。不过赵女士在25岁时就有了第一个孩子,从那时开始她已经有意识地为其做教育储蓄。伴随着第二个孩子的到来,整个家庭在未来20年间将以孩子成长和教育作为主要开销,如何制定好教育金计划,对这个家庭来说至关重要。
专家支招:
首先,保险专家认为,赵女士和丈夫作为两个孩子的父母,更应做好个人的保险计划。被两个孩子依靠,同时又各自承担着繁重的社会工作,他们两个人的身体一旦出现问题,对家庭来说成本过高。加之两个人的年龄正是投保的最佳时间,可以选择投连险和分红险,此类保险兼顾保障和投资的功能,对个人身体和家庭幸福来说都有益处。
第二,教育储蓄必不可少,这也是一种儿童理财方式。我国从2005年10月开始执行《教育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实施办法》,此后不少银行都针对在校的小学四年级(含)以上学生,开办教育储蓄业务,教育储蓄具有利率优惠和免征利息税的“双重优惠”。参加教育储蓄的储户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得到助学贷款,因而受到欢迎。教育储蓄存期有1年、3年和6年共三档次。一般6年期教育储蓄适合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3年期教育储蓄适合初中以上的学生;1年期教育储蓄则适合高二以上学生开户。享受免征利息税优惠政策的对象必须是正在接受非义务教育的在校学生,其在就读全日制高中(中专)、大专和大学本科、硕士和博士生三个阶段时,每个学习阶段可分别享受一次2万元教育储蓄的免税优惠。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