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监管部门关于保险销售推行了各类制度,然而,销售误导依然是保险业投诉最集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很多不明就里的市民,常常被“比存钱更划算的投资渠道”忽悠,“存单变保单”的故事屡屡上演。其中,销售人员避谈“保险期限”与“缴费期限”,成为套牢投保人最常见的手段。记者倪子
案例聚焦
6万元,72年后才能“解套”
买保险本是图个安心、放心,但今年已经70多岁的退休教师胡老师,买保险却买出个烦心事。保险推销员承诺6年返还本金,可合同上的时间却是72年。
“2009年,我的一个学生向我推荐保险。通过他的介绍,我觉得这份年缴1万元、交够6年即可的中国人寿‘美满人生’年金保险还是不错的。而且我孙子正巧刚考上大学,于是就给孙子买了一份。”然而,就在她连续交了3年保费后的2012年初,孙子无意中翻看保单时突然发现,这款保险的合同期限是72年,并非当初业务员说的6年。和保险公司沟通后,摆在她面前有两个选择:保费继续交下去,72年后才能拿回本金;如果现在退保,要扣除高额的违约金。无奈之下,胡老师选择了退保,而手续费、违约金等费用一共被扣除15413.79元。整整3万元,就这样少了一半。
无独有偶。市民何女士也对此类长期限的保险表达了强烈的不满。4年前,经熟人介绍何女士也为11岁的儿子买了一份中国人寿“美满一生”年金保险(分红型)保险。
“当时介绍说,这款产品每年交1万,连交12年,每年能返分红收益1620元,12年之后就能自由支取账户里的钱。后来才知道,这款产品并非只有12年,而是必须等到65年后才能拿回本金。”何女士说,如果中间提前支取资金,属于借款行为,不仅要给保险公司支付利息,还有借款期限限制。然而,如果退保的话,她只能收回1万多元的本金。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